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主的历史学习方式
来源:99网
教育时空 ●I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主的历史学习方式 张渝霞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合川401520) [摘要]历史学习方式改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及探究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以 学生为本的理念,注意教学方式的变革,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转化,由 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化。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历史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R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0)30—0535一O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 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 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 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 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 识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 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 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因此,这一 轮新课程改革的最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 直接关系到我们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的高低。而在 此次新课程改革中又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所谓以学 生为主体就是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的前提下,鼓励学生 大胆质疑、积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从而掌握有效的读 书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学习方式,就是强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从“要我 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由“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 笔者就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有关问题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 习历史没有用占86%,对历史不感兴趣占67%i学习历史态度积极的仅10%左 右,约45%的学生受纪律和考试的约束在应付着历史课,而约50%以上学生上 历史课根本不安心。出现以上种种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 度上与学生学习方式有着密切相关。现在正处于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 革的过程之中,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 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使学生 学会学习,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 求呢? 1提儡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索、 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如美国著名的课程学家拉尔夫・泰 勒所说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 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所以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出来,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坚持放手的原 则,给学生从分的自学、提问和讨论的时间,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2强化体验学习 体验式学习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 习的目的是通过体验交流去重组过往经验,发现隐藏的知识和创新知识。体 验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验是只有参加历史实 践性活动或直接历史经验而产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意识。如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目标中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主动学习的学 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中既要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掌握,又要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让学 生在活动、体验中收获知识、自主发展。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探 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模拟考古”, 组 织“辩论赛”“历史小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和开发历 史课程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动 脑、动口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会运 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并形成相应的历史情感。 3加强探究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 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 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 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 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 趣:教学内容尽可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开 放性、发展性,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的呈现要有一定的难度和 梯度水平,并蕴涵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思维价值。例如,在讲到中国现代史中 的西安事变时,通过课本提供的材料以及从各种媒体上收集到的史料,让学 生讨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还要不要放蒋介石回南京。面对这些问题,学 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积极性不断增强,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查阅收集到的资 料、参与讨论、思考等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对西安事变做深入的考察、 评判,学生间相互解答各自的问题,不能解答的教师补充。教师把思维的空间 给学生,大家通过探究学习产生许多新创意、新设计,通过史实逐步得出结 论。学生在思考、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 掌握,又熟悉了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发展了发散思维能力。 4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 存的条件之一,许多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人类的合作为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 验稿)都强调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 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 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 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实现了小组成 员的全面进步。案例:《洋务运动》一课教师展示目标:(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 区别?(2)洋务运动的内容?(3)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采 取学生围坐的形式,用15分钟时间根据目标自学,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和研究,筛选最佳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确定“如何评价洋务 运动”为全班讨论内容,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认为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消极作用大:有的认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 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积极作用大。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 励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的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心态。历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 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 过程。“合作性”,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历史教 师,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创造 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i]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新课程实旋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 训丛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 [4]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科技博览l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