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博384考研模拟题

文博384考研模拟题

来源:99网


模拟题

一、 名词解释

1、 李学勤

2、 克孜尔石窟(古龟兹、拜城、开凿于3世纪,盛于4-5世纪,中

心柱窟、大像窟、僧房窟、壁画,236窟)

3、 唐三彩 4、 黄肠题凑 5、 金缕玉衣 6、 支钉

7、 物勒工名 8、 南通博物苑 9、 白沙宋墓 10、 南唐二陵 11、 谷仓罐

12、 遗址博物馆 13、 《考古图》 14、 磁州窑

15、 大英博物馆 16、 文物 17、 庑殿顶 18、 龙门石窟

19、 开成石经(唐十二经刻石,始于唐大和七年,开成七年完成,原碑在

长安国子监,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楷书刻《周易》《尚书》等十二经于114块碑石上)

20、 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今陕西省乾县北约六公里

的梁山上。乾陵规模宏大,气势伟岸,是唐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乾陵因山为陵,整体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变化,有内外两层,分布在梁山上。梁山三峰中北峰最高,南面二峰稍低,东西对峙,上立双阙,为陵的天然门户。神道建在南北走向的岭脊上,北高南低,长约四公里。陵墙大体呈方形,四角有角楼,四面均有阙门和巨型石刻,自南向北,排列有华表一对,飞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着袍持剑的石人十对,还有两座高大的石碑。乾陵墓室入口在半山处,用条石加铁栓,并注白铁封固。自内城的北门,穿越梁山北峰,经献殿,出朱雀门,接连神道,是陵区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山势有两个大的起伏。谒陵者进入第二道门,才能统览陵前的主要布局,增强了陵区森严宏大之感。在御道尽头,又需过一个低坡,始可仰见北峰,起伏变化,加强陵墓高大庄严的视觉效果。乾陵在利用天然地势上取得极大的成功,成为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典型。陵东南陪葬有17座王公大臣的墓冢,出土有大量壁画、三彩俑和线刻石椁、石门等重要文物。)

21、

二、 大题

1、文物学与考古学的差异

(年代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2、良渚古城申遗的意义。

(良渚地位、世界遗产、意义)

3、文物学研究特点

(跨越时间长、内容丰富、领域跨学科、研究意义重大) 4、《周礼·考工记》中城市规划的文献。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4、设计一个展览需要什么步骤

5、试述文物的价值与作用

6、书画鉴定要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