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亚洲与欧洲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与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3.运用有关资料叙述亚洲与欧洲的人文地理概况,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4.运用实例说明亚洲与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教学重点 1.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教学难点 1.亚洲与欧洲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小组内自主复习 授课人 教 学 过 程 黄科 一次备课 一、归纳区域地理学习的逻辑知识体系: 半球位置 位置 海陆位置 范围 经纬度位置 某种地形类型为主或独特地形分布格局 自然地理 地形 高低起伏的地势 气候:某种气候类型为主或独特气候分布格局 河流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人种宗教语言,资源与经济 二、给10分钟时间,各小组自主梳理归纳这六个方面。 三、各小组分别派代表上模型台讲解各个方面。 1.位置和范围 (1)亚洲的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②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欧洲的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9°W~66°E;36°N~71°N。 ②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2.地形 (1)亚洲地形 三大特征是: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有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
1
课型 复习课 二次备课 八年级地理 总复习教案 3.气候 (1)亚洲气候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都有。 北半球的“寒极”是西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这里曾经观测到-71℃的低温。 ②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最大,内陆面积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背靠亚欧,东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欧洲气候 欧洲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原因: ①从纬度位置看:位于北温带,盛行西风。 ②从海陆位置看:西临大西洋,轮廓破碎,海洋影响可深入内陆。 ③从地形看:山地主要在南北两侧,对海洋气流深入起引导作用。 4.河流 (1)亚洲河流 两大特点:①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内流区面积十分广大。 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温带性气候面积广大) (2)欧洲河流 特点:①水流平缓②河网密布,水量丰沛③冬季河流不易结冰。 多瑙河和莱茵河是欧洲两条著名的国际性河流。 5.人口与国家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亚洲有6个。 提问: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地区种植水稻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回答:①处于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多位于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③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2)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 四、学生用手机扫描用问卷星制作成的二维码完成相关复习题。 课后反思
2
老师从后台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并进行讲解。 教学流程整体比较流畅,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引入,给了学生们充分自主的合作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1班的学生胆大心细,自信从容,也给予了很好地展示。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最后的答题讲解环节,对于错误的题目讲解不够深入,未能给予精彩的点评,稍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