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想能力的培养
来源:99网
◆教学研究 ̄SANWENBAIJlA 浅谈学生数想能力的培养 李凤梅 九江市都昌县左里中心小学 摘要:联想在小学生解题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对数学题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程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 们教师应有目的地通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我认为利用综合题型,激发学生联想思维;运 用直观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引起学生联想思维;采用比较方式,启发学生联想思维。 关键词:联想;能力;思维;提高;内涵 联想在小学生解题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 1.利用外部特征进行比较。例如:在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计 对数学题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程度 当大脑感知一道新的数学题 算公式后,要求学生讲解计算如下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后,这道题应归到哪一类数学题型来解,联想起着桥梁作用。联 想能力不强的学生.不仅解题速度慢.而且常常容易出现解题 错误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有目的地通过知 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利用综合题型,激发学生联想思维 例如: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为336厘米,且长:宽:高=9:7: 一(圈一) 、(圈=) 5,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必然联 想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还联想到和长方体棱 长之和公式以及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答方法.把这些知识融为 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图1是长方形.而图2近似长方形又 体,然后进行分析、综合,便会很快的得出解答此题的方法。 不是长方形.它的两端分别是两个半圆 所以对于图1只要量 这种利用综合性题型教学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较短的 出它的长和宽,就可用(长+宽)×2的公式计算了。对于图2也 时间内复习和运用较多的基础知识.促进技能技巧的形成.而 只要量出图形中间部分的长和宽.但学生联想到图形特征.却 且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联想能力。 二、运用直观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引起学生联想思维 要用长×2+宽xI-I的式子计算 根据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特征,利 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事物进行操作演示.或运用电教、 多媒体等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2.剖析内涵进行比较。例如:在学生学习简单统计和求平 均数后.可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两个统计表 表(一) 阳光实验小学五年级二个班学生 为“试验工程”捐款统计表 例如:学生学习整数、分数和比以后,要求学生根据下图的 意思编题.先说出条件,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甲数:上』_L』上、 人数 平均每人捐款(元) 两个班平均每人捐款 五(1) 46 五(2) 44 1.5 1.6 …, 表(二)六年级两个班学生捐款统计表 学生看图后.联想能力强的能联想许多知识.说出如下条 件: 人数 平均每人捐款(元) 两个班平均每人捐款(元) 六(1) 52 1.5 1.9 ’ 1.甲、乙两数的和是162,其中甲数占5份,乙数占4份(或 甲、乙两数的比是5:4),.平均分成9份 2.甲乙两数的和是162.甲数占乙数的5/4(或乙数占甲数 的4/5)。 六(2) 48 1.6 表(一)是要求计算两个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学生根据 表中数据很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但表(二)要求计算六(2)班 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根据表中数据如果用方程来解.五年级 学生还不会解这样的方程.那么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这两个表 3.甲乙两数的和是162.甲数占总数的5/9(或乙数占总数 的4/9) 4.甲乙两数的和是162.甲数比乙数多1/4(或乙数比甲数 少1/5)。 中已知数据和未知数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联想到解决表 (一)中问题的方法,便能较快的得出解决表(二)中问题的方 法。 5.甲乙两数的和是162.是甲数的9,5(或是乙数的9,4)等 等、这种运用直观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引起学生联想思维的 教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型和灵活性。而且让学生复习 了有关的知识 利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启发学生联想思维不仅能使学生识别 事物的异同点.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和完善知识结构的思维方法来 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采用比较方式。启发学生联想思维 244 SANWENBAIJIA 201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