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对“慕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

大学生对“慕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

来源:99网
2018年1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801071信息素养大学生对“慕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

王丽颖,刘军君,荀荷惠(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慕课”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使用的优势和不足,然后调查了大学生对“慕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最后提出了促进“慕课”教学发展的建议,即加大“慕课”宣传力度,“慕课”网上作业和论坛设计,线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关键词:网络在线教育;慕课;翻转课堂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1(2018)01-0132-02“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学习模式,从2012年(“慕课元年”)之后开始不断涌现。“慕课”既包括针对社会人员的课程设置,也有针对在校学生的课程设置。文章主要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使用“慕课”学习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一、“慕课”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使用的优势与不足高等院校内的“慕课”一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线上为碎片化知识点视频,使大学生能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线下跨校直播互动和小班讨论学习,通过“翻转课堂”使大学生可以把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教室,与同学、老师讨论解惑。“慕课”能够满足当代学生通过虚拟网络实现个性化、立体化学习的需求,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1]。但是,“慕课”教育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需要理性的“冷思考”。如碎片化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络教学始终缺乏传统课堂的授课氛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保证等等。二、大学生对“慕课”的认识和使用情况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慕课”教学的意见和看法,设置学生对“慕课”的接受程度、接受“慕课”的原因、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慕课”学习中学生倾向的考试和作业类型、翻转课堂中学生希望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等问题,从而为解决“慕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慕课”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2]。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纸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的方式,对吉林财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237份,分析结果如下。(一)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接受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总体上对“慕课”有一定的了解,但仅有12.95%的被调查者“很了解且经常用”在线课程,而53.48%的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情况为“听说过但没有实践”或“从未听说过”,有46.52%的同学已经接触过在线课程。在“是否愿意尝试公开网上教育平台”这个问题上,没有接受过在线课程的同学中有79.70%选择了“是”。从以上数据可知,现如今大学生对“慕课”等网上学习方式接受度越来越高,但是经常使用且很熟悉“慕课”的同学占比还不够高。作为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人,多半大学生都愿意尝试这一新事物,因此广泛推行网络授课前途仍然光明。(二)大学生愿意接受“慕课”的原因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3.75%的学生愿意接受“慕课”主要是因为这种学习模式能合理支配时间,17.50%的学生是因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21.25%的学生是因为方便,不用跑教学楼,占比最高的47.50%的学生愿意接受“慕课”的主要原因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的进程和速度”,这也是“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最主要优势。由于每个人的天赋、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学习速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速度,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由于视频课程具有可回放的功能,即使学生第一次没有深刻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不断回放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三)大学生每天愿意用于在线课程学习的时间高等院校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完全采用网上在线学习显然并不现实,也不合适,在线学习和翻转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基于此,笔者调研的这个问题针对的是线下翻转课堂学时占课程总学时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学生每天愿意用于在线课程学习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12%的学生每天愿意花费半小时以内的时间用于在线课程的学习,49%的学生愿意花费半小时到一个小时,39%的学生愿意花费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学习。这一结果对于教师如何安排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论坛讨论等事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四)学生愿意接受的“慕课”作业和考核方式,以及翻转课堂频率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慕课”课程的作业形式,52.36%的学生表示更倾向于网上作答;对于考核方式,33.42%的学生选择“线上考试”,42.28%的学生选择“线上考试和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24.30%的学生选择线下笔试。而关于翻转作者简介:王丽颖(197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编号:GH170347)。

2018年1月课堂频率,被调查大学生中有35.61%希望每周见授课教师一次,进行答疑、讨论等,44.82%的学生更倾向于2周进行一次翻转课堂学习。(五)在线论坛的使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线论坛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论坛上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仅有11.%的学生在论坛上发言比较积极,有56.39%的学生从未或极少在论坛上发言讨论,教师如何组织论坛讨论、答疑,充分发挥论坛作用是当前“慕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六)大学生对“慕课”缺点的认识据调查统计,大约70%的学生认为“慕课”的教学效果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其中,41.93%的学生认为在“慕课”学习过程中由于自制能力差,不能保证学习效果,30.12%的学生认为,“慕课”没有课堂学习氛围,缺少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还有27.95%的学生认为“慕课”缺少监督约束机制。三、促进“慕课”教学发展的建议(一)加大“慕课”宣传力度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都在积极推进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慕课”也越来越多地走进高校课堂,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到“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但是从调研中发现,学生对“慕课”的认识还存在偏颇,没有真正发挥“慕课”的教学效果[3]。当前大学生不能算是纯粹的“数字原住民”,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接触的还是传统面对面的课堂,缺乏从情感上对“慕课”的天然认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适应性,甚至是排斥感。因此,加大“慕课”的宣传力度势在必行。第一,高等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下,“慕课”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慕课”教学是大势所趋,作为学生必须努力让自己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第二,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技能,自学将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能力,而“慕课”学习本身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第三,“慕课”学习具有方便灵活、可重复观看、资源共享、公平等优势,即使当前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值得推广和发展。(二)“慕课”网上作业和论坛设计从调研数据看,接近六成的学生每天愿意花费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进行在线学习,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安排好线上的学习、在线测试和论坛讨论的时间和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笔者所讲的36课时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为例,在“慕课”平台上学习,学生每周线上学习的内容设计如下:一章教学视频内容约70分钟,该章课后测试题约20道,论坛讨论题5道、拓展阅读材料,以及线上其他讨论和答疑内容,总计约250分钟,平均分到一周五天里,每天学生在线学习约50分钟。从实践来看,学生反映效果良好。针对在线论坛讨论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其一,将学生的论坛表现纳入到平时考核当中,以强制手段赋予一定的分数。其二,利用学生群体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来带动大家参与讨论和学习。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在一个网络群体内,意见领袖的信息发布往往会对社交群体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三,加强学生网络互动机制建设,拓展学生网络上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发起讨论、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及主动为其他同学答疑解惑,会获得加分。(三)线下翻转课堂的设计翻转课堂将课堂内外的时间和内容进行了翻转,学生在线上学习了原本课堂上应讲的知识,那么课堂上又应该如何设计呢?线下的翻转课堂完全背离了“重复式”教学,要体现出个性化和创新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第一,设计的测评试题,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知识点的难点和重点设计测试试题,可以借助App软件,如蓝墨云班课,也可以随机点名提问,看学生答题情况,从而考查和把握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也是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监督。第二,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线上测试出错率高的知识点、答疑中被多次问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进一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第三,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际问题,如学生学完货币银行学中“货币工具”的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当前我国银行采取了哪些货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背景是怎样的?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采用其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如利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就某一个知识点或热点问题,查找资料制作PPT,进行课堂上讲解展示,锻炼学生文献整理、归纳总结、文字和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四)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慕课”学习主要靠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性,缺少教师面对面的现场监督和约束,学生往往存在蒙混心理,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为此,必须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学生的在线视频学习、在线作业、论坛讨论、课堂发言等多个环节,学生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学习都会有记录都会有老师评价,学习态度自然会更认真。其次,对讨论活跃、学习出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学习。最后,要形成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即“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以多元考核来全方位激励并约束学生行为。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慕课”的认知状况调查可知,慕课”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当代大学生对“慕课”这种学习方式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遇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慕课”平台及时跟进改善。同时,学校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探究“慕课”教学,这样才能发挥“慕课”的优势,促进“慕课”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D].梁昆晓王明航蓁:,云.基田南大学于MOOC佳欣,慕,2016.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云南大学的实践调查研究74-75.

[2]课在我国发展的SWOT分析[J].新课程(下),2013(7)

[3]式探李索根与,党实践亚固[J].,唐化盛工伟高等.基教育于化,2017,34(1):20-23.

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毕业设计新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