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建设实践
来源:99网
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第11期 红心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建设实践 李丽伟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浙江景宁523500) 摘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方为指导,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红心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建设工作,以 期为红心李优质高效栽培与产业化发展树立典型样板、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红心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 红心李是水果的主要品种类型之一,以其型美、味 美、营养健美而看好市场,颇受消费者喜爱。从前红心 李在浙江省景宁县并无一定规模的连片基地,只呈零星 的自给式生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和生态效 益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红心李的种植面积有了较快 的发展,到2010年全县已有红心李种植面积37.2 hm , 总产量达191.3 t,实现产值133.91万元。虽说不能 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但可成为水果产业的有益补充,从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地的水果品种类型。然而,分析景 宁县红心李生产现实,缘于历史上只有零星、插花种植, 在产业发展与栽培管理上少有研究,农户们或者放松管 理,植株抗御能力、产出效益低下;或者视几株李树为 “宠物”,在缺乏科学管理知识情况下,倚重于化肥、农 药的使用,造成土壤地力衰退,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现 实不足。鉴于此,为丰富当地红心李栽培管理技术,给 农民以看得见的典型样板,我们选择景宁县农业局在英 川镇建立的6.7 hm 红心李产业基地开展进行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示范园建设工作。经栽培、植保、土肥、畜牧 等专业科、站的协同努力,经过3年来的工作实践,已 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景宁县的红心李产业发展、优 质高效栽培、提高产出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样点概况 示范园建设工作于2011~2013年,选择在浙江省西 南部山区的景宁县离县城区约55 km,海拔450 m左右 的英川镇英川村地名为牛头模按规范化整地、水平带种植 的山坡地投产李园中进行,园地土壤类型为由凝灰岩分化 形成的黄泥土,境内植被保护良好,周边为针宽混交林和毛 竹、板栗园,土壤基础肥力中等偏下,试前主要养分含量: 有机质1.050/0,全氮0.10%,速效氮45.7 mg/l ̄,速效磷 12.70 r ̄/kg,速效钾48.69 mg/kg,速效镁25.26 nlg/kg, 速效钙122.25 rng/ ̄,速效铜1.56 mg/kg,速效锌 3.08 Ing/kg,速效铁25.1Ⅱ1g/l【g,速效锰6.88 Ing/l , 速效硼0.20 mg/kg,pH值4.47。2010年试前基础产量 为22 402.5 1 ̄/hm 。 作者简介:李丽伟(1973一),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 2工作措施 2.1 建立组织 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方 为指导,有赖于多学科的协作配合,才不致于顾此失彼, 发挥出良好的综合效益。于此,为紧密相关学科的联系, 稳妥有序地开展示范园建设工作,工作讫始我们就组织建 立了分别由经济作物站、植保站、土肥站、畜牧兽医局、 英川镇农技站主要技术骨干力量组成的技术实施小组,具 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工作,为示范园建设工 作提供便利条件。 2.2制定计划 在了解掌握示范园现实情况基础上,针对现实与不足, 以及示范园建设的目标要求,组织技术实施小组人员一起, 以缜密的科学态度,在经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就具体 工作措施、技术内容、工作进展、产业互作、目标预期制 定较为详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以便临战不乱,稳妥有序地 开展工作。 2。3宣传培训 工作计划制订的最周密,也只不过是纸质文章,最终 的有赖于农事作业主体的领悟与付诸于生产实践。鉴此, 为使示范园基地农户切实理解示范园建设的作用意义、功 在效益,把握应用各项技术措施,工作讫始技术实施小组 人员就深入基地,依据工作进展与农事季节组织开展宣传 培训工作,以激发起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有效地 规范生产行为,为示范园建设工作的顺进行奠定良好的群 众基础。 3技术措施 3.1 改良生产条件 鉴于示范基地位于山坡地段,疏水性能良好,不致产 生浸渍影响,而却易受夏季伏旱与冬季干旱的不利影响, 地处山坡水利设施条件差,于是,我们在开设顶部拦水沟 的同时,根据果园位置、水源条件,通过开设水平种植带 后坎竹节沟,采取蓄、提、引等措施进行水利设施建设, 较好地解决了抗旱和管理用水问题,缓解了干旱的不利影 响。并对原有的机耕道路和园内作业通道进行修整,在机 耕主干道的平缓处修建鸡舍,以供养鸡夜宿,为控害栽培、 种养管理创造了便利条件。 3.2优化果园生境 人工栽培作物生长环境由于植物类型趋向单一,物种 -I75- 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 资源浓度、生物多样性指数趋减,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 系统内自我调节能力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相应较低。于此, 我们通过采取境内周边植被保护,主干道路行边留种松、 杉、山仑子、马甲子、女贞等行道树;在园内、坎壁除挖 除高大恶性杂草和小灌木外,不“光秃”除草,或套种白三 叶草、薄荷、紫苏,或留养留兰香、二月兰、败酱草、苦 益菜等低矮杂草实行生草栽培,在便于管理的缓坡地段, 选用适生性、野生性、寻食活动力强的当地土鸡实行园内 养鸡;清除园内及近处柑橘、桃、梨等果实蝇类共生寄主, 以缩短食物链和减少转主传播机率,控制实蝇类害虫为害 等生境调节措施,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有益天敌生存繁衍、 植株健壮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果园生境。 3.3科学施肥。培肥地力 在施肥方面,改变以往倚重于使用化肥,对土地重用 轻养,掠夺式经营的不良陋习。应以有机肥为主,用养结 合,注重于培肥地力,根据土壤基础肥力,因产定量,除 要注意氮、磷、钾3要素的合理配比外,根据最少养分定 律,配合使用钙、镁、硼等稀缺中微量元素,以平衡养分 供应,满足各类养分所需。根据李树生长需肥规律,于 每年的9月中旬用腐熟栏粪肥2 000 kg/667 m 或菜饼 肥200 kg/667 m 或废弃食用菌菌棒3 000 kg/667 m 、 草木灰250 kg/667 m 、过磷酸钙25 kg/667 m 、石 灰75 kg/667 m 、隔年用硫酸镁2.5 kg/667 m 、硼砂 1.5 kg/667 m ,结合翻耕清园施基肥I于2月下旬用氮: 磷:钾(15:15:15)复合肥25 kg/667 m 施花前肥;于 果实膨大期用协庆牌商品有机肥80 kg/667 In2施壮果肥。 以满足李树生长养分所需,达到李树健壮生长,培肥地力, 提高李果产量与品质的目的。 3.4推广“EPM”技术 根据生产实践观察调查,在当地为害李树的病虫害主 要有:李子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根癌病、红 蜘蛛、李子食心虫、蚜虫、桃蛀螟、吸果夜蛾、柑橘小实 蝇等。推广“EPM”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生态控制, 是新时期植保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向。在对李树病虫防治实 践中,在改良生产条件,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健身栽培的 基础前提下,以致力于通过采取冬季清园、摘捡被害果, 冬季树干刷白,阻断越冬路径,压低病虫基数;整形修剪, 剪除病虫、过密、细弱、营养强枝,增进园内通风,刮除 翘皮、病原斑,清除园内及近处周边转生寄主,减少传播 感染机率等农业措施。根据山区地形起伏现实,在园内装 置3盏频振式杀虫灯,自每年的4~11月开灯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趋性在园内设置色板、性诱剂、糖醋液诱杀等物 理措施。优化果园生境,实行生草栽培,禁用高毒、广谱 性农药品种,保护利用天敌,有效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 用,实行园内养鸡,以其敏锐的寻食性能啄食园内害虫, 并以其排泄物补充植物营养,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控 制病虫发生为害等生物措施。加强病虫监测预报,撑握病 虫发生动态,辅之以选举有效、低毒、低(无)残留,环境 友好型农药品种开展精准防治等综合协调措施应用,可有 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176- 3.5整形修剪,合理挂果 根据李树生长规律和高产栽培技术要求,将李树修剪 为自然开心形树形。掌握疏密留稀、去弱留壮、旺枝回缩、 剪除病虫枝条的原则,合理按排1年生花束状果枝比例。 为改进园内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发生,复壮树势,合理挂 果,规避大小年不良影响创造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花后4~5 d喷施O.2%的硼砂溶液,以提高坐果率; 在冬季修剪时剪除部分过密花芽;于幼呆期间,原则上把 握一般1个花束状果枝留果1~2个,短果枝留果2~4个, 长果枝留果4~6个,树冠梢部不留果,中下部枝梢多留 果,保持叶果比16:1的合理挂果载负量等技术措施的付 诸应用,以保障稳健、优质、高效栽培目标的实现。 4示范园建设成效 经过3年来的工作实践,示范园建设工作取得明显的 成效,根据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在示范园比较非示范 园每年减少1次农药防治的情形下,李果病虫被害率比非 示范区减小24.36%,单位产量达19 645.5 kg/hm 、产 值达147 341.25元/hm ,分别比非示范区增加91.64% 和105.33%。示范园建设,不仅提高李树的产出效益,并 在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土壤地力培 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有益的 影响,根据试后2013年8月30 El土壤取样检测结果显示: 有机质1.16%,比试前提高(下同)10.48%I全氮0.11%, 提高10.00%I速效氮49.8 mg/kg,提高8.97%}速效 磷22.2 mg/kg,提高7.48%;速效钾53.26 mg/kg,提 高9.39%,速效镁25.29 mg/kg,提高1.18 0/oI速效钙 220.25 mg/kg,提高80.16%;速效铜1.56 mg/kg,与 试前持平I速效锌3.11 mg/kg,提高0.97%l速效铁 24.9 mg/kg,减少0.8%l速效锰7.28 mg/kg,提高 5.81l pH值5.51,提高1.04个单位。根据8月23日同 期调查,建园3年后蜘蛛、瓢虫、捕食螨、草蛉等捕食性 天敌比建园前增加53.62%;并经果品快速农残检测处在安 全水平之内。 示范园的建设实践,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与非示范 区相比,每年减少农药防治1次,可节省防治成本513.75 元/hm2,可增加单位产值75 584.25元/b_m2,两项合计 可实现节本增效76 098.0元/hm 。 参考文献: [1]潘建平,李永青,杜一新等.柑橘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园建设与 推广[J].福建农业科技,2011,(1):60—62. [2]雷沈英,杜一新,李永青.柑橘小实蝇在浙江景宁县的发生规律 及综合防控技术初探[J].植物检疫,2010,24(1):55—57. [3]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李[M].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4. [4]赵贝贝.欧李树体矿质营养年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D].太谷: 山西农业大学,2005. [5]刘丽华,杜一新,吴林松等.浅述果园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 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02,(增):8-10. [6]佘德亿.福建李树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M].厦门:厦门 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