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优化综合服务大厅的调查和研究

关于优化综合服务大厅的调查和研究

来源:99网


关于优化综合服务大厅的调查和研究

——关于行政机关联合办税的思考

[编者按:随着XX区的区域空间格局 “XX、XX、XX、XX”的确定,XX区和经济开发区的深度融合,2011年必将是XX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经济结构高度复杂的一年。本文通过对XX区综合服务中心国税、地税、工商等窗口联合办税的认真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目前行政机关联合办税的现状,查找涉及联合办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现刊发,供参考。]

“十二五”时期,新区发展迎来十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城南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XX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新阶段,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在发展实践中造就一支综合管理、联合办理、统筹协作的过硬队伍,才能为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XX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的“五厅、八制、全程代办”的工作机制在这支队伍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只有切实加强部门合力,提升基层行政服务效能,才能最大限度使行政机关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现状,近年来国税、地税、工商、质检在综合服务中心这个大环境下积极协作、联合办税,不断的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

一、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建立行政联合办公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主体变更频繁,部门监管职责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行政联合服务机制。

(一)经济主体变更频繁,需要建立行政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近年来,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不断放宽行政准入门槛,加大帮扶发展力度,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变更频率越来越快。2010年,XX区地税局税务登记注册个体户9280户、企业950家,注销个体户2300户、企业220家。2008年,该局共注册登记个体户11150户、内资企业1254家,注销个体户3020户、企业420家,新登记注册经济主体数量和注销登记数量分别比2007年增加了21.2%和37.6%,2009年,以上两个数据分别比2008年增加40.1%和50.3%。当前,市场中经济主体的进入量和退出量都在逐年大幅增加,而且整体进、出时间越来越短。市场主体庞大的变更数量和不断加速的变更趋势,迫切要求行政审批部门之间加大信息共享沟通力度,提升行政监管的科学性和窗口服务效率。

(二)宏观力提升,需要畅通行政监管信息互通渠道。的宏观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税务、工商、质检作为宏观市场经济的重要桥梁部门,三者对市场主体登记档案数据都在不断更新变化,由于三部门之间的数据运行,导致对市场经济主体登记档案记录的不一致,部分企业成立后长期未到税务部门登记,或因违法行为已被工商部门吊销仍然未办理税务手续,成为长期存在的“死户”企业,对部门整体掌控、统计市场经济现状工作造成较大障碍。因此,随着对经济整体能力的提升,需要对行政主体内部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税务部门监管职责强化,需要建立相关部门协作机制。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行政职能部门的问责意识越来越强,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到位性要求越来越高,担负市场主体主要监管责任的税务部门,监管职责也不断强化。这一新的趋势,要求税务部门必须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协作,建立起信息互通的联合办公机制,从面提高自身的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推行联合办公机制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积极成效

推行联合办公机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延时服务、一站式服务、一窗式服务、地柜式服务等等举措,是为了提升纳税服务水平,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将以前企业登记注册中工商、税务、质检多窗口行政手续,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合并、简化,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提升税务登记质量。税务、工商、质检推行登记窗口联合办公,形成了两个相互牵制的动态效果:一是信息之间相互牵制。税务、工商、质检分别作为企业的监管部门,具有完善且的企业档案信息库,通过联合办公将两部门的监管数据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强化了行政监管数据之间的对照和核实作用,提升了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行政机制相互牵制。国税、地税、工商、质检等窗口登记人员在联合办公过程中,对同一个服务项目进行不同职能分段办理,在登记流程上形成了先后牵制的有机整体,使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强化。由于企业备案数据和行政机制之间均实现了良好制约,纳税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树立纳税服务形象。以“树立窗口形象、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方便企业办事”为目标,做好“一站式”服务,发挥行政窗口的多元化作用,为企业节约了登记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国税、地税、工商、质检之间的相互牵制性,进一步规范了基层窗口的税务登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升了地税的行政服务形象。

三、运行联合办公机制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一)信息未得到充分共享。长期以来,由于税务登记数据和工商登记数不一致、不统一,在纳税管理中,漏征漏管户多、监管难度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没有充分共享。这也造成了在处登记过程中出现重复性操作、重复性收收材料等浪费人力、物力的行为。针对此问题笔者建议:

一是建立税务、工商、质检动态信息库。由工商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库,所有经营业户的登记信息、变更信息、经营信息等均在数据共享库中备份,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共享端口进入数据库随时查询、调用数据,核实企业的纳税情况,稽查偷税、漏税行为,为税务部门查堵漏税行为提供了直接有力依据。

二是实现单窗口税务登记。在办理税务登记的过程中按照新流程规定,通过数据共享在服务工作中实现了“一窗口多功能”的效果,“多次登记,一次受理”,纳税人只需向国税或者地税一个窗口进行业务办理,不用两边同时办理。有效地避免企业注册过程中多个部门重复登记引发的繁琐手续,提高了企业注册登记服务工作效率。

三是推行联合信用监管。税务部门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以企业的纳税情况作为信用等级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税务机关提供的信息对企业进行分类备案、分级管理,对涉及违反税务、工商、质检三部门法律法规的企业,有效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进行及时查处。

(二)登记环节未协调梳理。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均应办理税务登记,然而在基层工作中发现税务登记办理环节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无任何经营资料、场所却要求办理税务登记证;二是起征点以下个体户不愿;三是来税务登记时间滞后,在税务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时,往往业主将工商执照带到工商部门作废或变更,以逃避税务部门的依法处罚(变更工商执照后税务部门无法进行处罚);四是相同登记地点要求办理多户税务登记证。为了改变当前被动、不利的局面,笔者建议:

一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发挥协税护税网络作用。利用社会有关的资源,为税法宣传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切实提高企业依法的责任意识。

二是加强对联办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联办工作效率,提升联办业务知识。坚持普遍登记的原则,建立税源档案,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部门配合,共筑防漏墙。一方面,税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工商、质检部门联系,互通信息,加强登记资料比对,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加以整改。丰富登记岗位职责内容,以便适应新形势税务登记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做好国、地税税务登记信息资料的沟通、比对,使得国、地税两单位资料互补,相互借鉴,互为完善。

四是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增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力量。各有关部门窗口的力量亟待加强,逐步做到对企业、独资、合伙、个体的营业执照的国地登记“一站式”服务,方便纳税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切实为全民创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