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工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代码:ETH103
学号: 姓 名: 成 绩: 班级: 课序号: 任课教师: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论述题:(每题20分,共100分)
一、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论述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和途径。 某高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是100%的学生也承认,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某高校几位毕业生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应聘,用人单位提出,要想解决户口或签订协议书,每人需交纳1万元押金。学生们感到困惑:“为什么我们未拿一分钱工资就要先交上一笔巨款?”对方回答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说走就走,我们只不过是提前防范,进行自我保护罢了。”
二、廖晓义,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的一天,廖晓义在社科院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正在恶化,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尚十分薄弱。从此,廖晓义开始自觉投身于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为了环保宣传,她八方游说,到处求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编导、主持和剪辑,拍成了电视片《环保时刻》;为了环保事业,她离开了年幼的女儿,放弃了自己的美国博士梦,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与此同时,她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建立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建立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指导创立了全国首家垃圾分类清运回收系统,并且积极倡导、推动全国著名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绿色社区”的工程。她的努力逐渐被社会认可,她所追求的事业正在成为众人的追求目标。
请你结合上述案例,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学习的理论对廖晓义的人生价值进行分析。
第 1 页 共 2 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工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卷
三、近几年来,在西方国家流行着一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民族国家和国家主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开始消解,民族国家的观念已经过时。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德·加德纳等为代表的一批人甚至从根本上否定国家主权,他们提出,“历史正在使国家主权这个词儿逐渐丧失意义”,“陈腐的主权国家的真形无非是世界循环系统中妨碍血液流通的一个残存的疙瘩罢了”,应该通过订立国际协定来取消“国家主权”。你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观点。
四、1987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您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我在幼儿园里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争;永远不要打人;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要道歉;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相互团结,彼此互助。 上述故事中包含了哪些美德?对我们有何启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其他美德吗?
五、近日网上刊登新闻:“一位56岁的老人坐长途车去郑州看儿子、孙女,谁也没想到半途会上来三个劫匪;劫匪或许本想劫几个钱花,谁也没想到这位56岁的老人站出来制止三个手持凶器的劫匪,而车上的乘客和司机共26人没敢伸出援手。结果,老人被扎7刀,身上17处伤口,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进医院,三名歹徒目前仍然在逃„„„„”请分别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阐述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