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种子行业特征及经营模式分析

种子行业特征及经营模式分析

来源:99网


种子行业特征及经营模式分析

种子行业特征及经营模式分析

一、种子行业概况

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据统计,在种子、农药、化肥、农机、耕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上,种子对种植业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40%。

种子行业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打破了历史上完全由国家垄断经销的局面,民营资本进入该行业后,较高的盈利空间激发了企业自主研发种子的动力,使行业发展较快,种子行业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的阶段。

有关资料显示,从2001年至今的十年里,我国种子市场保持着年均5%的复合增长率,我国种子市场价值从200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左右,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

二、种子行业特征

种子按照经营品种划分,分为粮食作物种子(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经济作物种子、蔬菜瓜果种子和花卉种子等。玉米种子、水稻种子商品化高,播种面积大、产销量大,吸引了众多种子企业参与,两类种子合计市场占比达53.5%;棉花、蔬菜、油菜种子虽然商品率高,但是因为国内播种面积小,产销量少,所以企业参与较少,难以形成有效规模;小麦、大豆种子,农民有使用自留种的习惯,很少到市场购买,商品化程度较低;

瓜果、花卉种子等,因为品种差异大,每个品种又有大量细分,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因此商品化程

度低,市场参与主体少。

基于此,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将重点针对玉米种子。

1、科研投入高,投入产出周期长。

一般而言,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审定推向市场需5一8年时间,进入市场后,从产品介绍期到成长阶段需2一3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

2、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行业门槛较高。

目标良种的获得均需要经过大量的探索和反复的验证,这就需要较高的育种开发条件、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这些构成了种子行业的技术壁垒。

种子生产企业需要具备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实行种子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向农业部申请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目前我国注册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的育、繁、销一体化企业在100家左右。

3、种子行业盈利能力强。

大田作物种子销售毛利率一般为15%-30%,蔬菜、经济作物等多在50%以上。

4、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5、季节性经营周期明显,产销不同期,使得价格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存在滞后性

种子生产和销售是在不同时段进行的,即每年3-5月份与制种基地签订委托合同育种,10月份收购种子,10-12月份组织生产,次年

1-5月份开始销售。季节性经营明显,造成产销不同期。这就导致了在特定供种季节的市场上价格杠杆失灵,即当时的价格无法改变特定季节的种子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此时价格仅仅是种子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而不能能动地调整供求关系。

6、资金占用量大

每年3月至5月与制种基地委托育种,需预付给基地资金组织生产;每年10月至12月收购种子需支付大量资金,上述两个阶段资金需求量最大。

三、种子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种子需求影响分析:从短期看,种子的总需求相对稳定,需求的价格弹性几乎为零。

种子作为一种必须的农业生产资料,其需求量由播种面积与单位面积的种子用量决定。单位面积的种子用量,受栽培技术的影响。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单位面积的种子用量逐年呈下降趋势,但每年的下降幅度较慢,因此从短期来看其用量相对稳定,几乎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种子播种面积的主要受种植结构调整的因素影响,受种子价格的影响很小。

可见,种子的需求价格弹性几乎为零。

2、种子供给能力影响分析:供给能力潜力大,供给价格弹性大

种子生产车间是农田,由于单位种子的生产成本的相对稳定,种子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单位产品利润的提高,促使种子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种子供应量。只要有利益驱使,种子生产规模的扩大很容易实现。价格因素对种子供给发挥巨大的杠杆作用,种子供给存在

显著的价格弹性。

3、制种基地成本提高影响分析:

单位种子的生产成本相对稳定,但也有一定的波动。其原因:一是农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二是制种基地农民对亩产值要求持续抬高。目前制种基地向甘肃、集中,占全国制种总面积近三分之二,制种基地每亩包产值从2002年1000元上升到2009年1400元,个别地方1600元。企业从制种基地收购种子每公斤4-5元,加上运费、代繁费、包装费每公斤成本价升至5-6元。种子企业为增加市场占有量,采取价格策略将挤压其利润空间。

四、种子行业市场分析

1、需求分析

我国拥有耕地面积为9546.65万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9%,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居

世界前列,这是中国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东北地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东三省粮食播种面积如下表:单位:万亩

玉米占东北三省全部种植面积的44.2%,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材料,在东北三省尤其吉林和黑龙江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黑龙江省需求玉米种子总量约为2.5-2.7亿斤,吉林省需求玉米种子总量约为1.8-2.0亿斤,辽宁省常需求玉米种子总量约为1.3-1.4

亿斤。全国玉米种子常年的需求总量为10亿公斤,东北地区种子需求量占总量的23.4-25.5%,东北三省种子的市场占全国的1/4,市场需求量较大。

2、价格分析:

2010年玉米种子整体价位较上年增长15%~20%。原因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粮食收购提价,制种“包产值”增加。相对于国际种子市场来说,中国的种子价格普遍偏低,加上农资产品价格上涨,杂交玉米种子价格持续走高是正常发展趋势。美国“先玉335”今年供种单位每袋8000多粒的种子售价为120元,与此类似的优势品种每公斤报价亦在20~25元。另一类大路品种如“郑单958”制种产量高,种植面积大,

报价在每公斤10~13元,其他品种每公斤6~7元,随着销售进程价格会稳中有落。

3、市场供求分析

2010年杂交玉米供大于求的形势将重于2009年。2009年制种面积为334万亩,制种产量为11.2亿公斤,有效库存为4.5亿公斤;2010年可供种量为15.7亿公斤,预计种植面积为4.55亿亩,需种量为10.5亿公斤,余种量为5.2亿公斤。

2010年玉米种子市场供求结构:从地区需求分析,黑龙江地区极早熟玉米区供求平衡,部分品种走俏,东北其他地区供过于求;黄淮海夏玉米区严重供过于求。

由于种子质量提高,“精品”种子、“单粒播”种子市场销量明显增加,亩用种量明显减少。(单粒播种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200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