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来源:99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0月 第35卷10期(总第321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Vol.35 No.10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卢新平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脑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10-1238-02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后,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TFGS)评分观察组(.79±9.26)分、对照组(81.32±8.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87%、对照组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 面神经炎;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面神经炎表现为口眼歪斜,不可进行抬眉、闭眼等面部基本动作[1]。针灸、穴位贴敷治疗有疏通经络、改善脏腑气血的效果[2]。本研究用穴位贴敷与针灸联合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78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2±4.79)岁;病程1~10天,平均(5.26±2.35)天。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3~岁,平均(44.37±4.51)岁;病程2~11天,平均(5.57±2.42)天。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神经病学》[3]中面神经炎相关诊断标准,且存在不同程度口眼歪斜、说话漏风等临床症状;②中医诊断符合《针灸治疗学》[4]中风热证辨症标准,不仅具备相应的临床症状,且多继发感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中枢性面瘫、腮腺病变、中耳炎等疾病;②存在针灸及穴位贴敷禁忌症;③对所用中药成分过敏;④妊娠及哺乳期;⑤无法使用激素治疗。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即在急性发作期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mg/d,持续给药7天后暂停。予以泼尼松20mg/d,口服,日1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药量,服用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感觉传导速度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参考文献]

[1] 袁洁青,马江波.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

足4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10):737.[2] 曹烨民,赵诚,赵满忱.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中医药治

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7):500-502.[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268-270.[4]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

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05-708.[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367.[6] 刘艺芬,林惠京,李新虾,等.柴枣龙牡汤联合耳穴贴

压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状态临床研究

3周。口服维生素B1 20mg、甲钴胺1mg,日3次。静脉滴注0.5mg/kg阿昔洛韦,q12h。于发病1周后予以针灸治疗,若处于急性期则禁止进行针灸。取患侧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人中、迎香、承浆、太阳、牵正为主穴,双侧太冲、合谷为配穴。常规消毒,用规格为0.25mm×30mm针灸针进针,阳白平刺,迎香、颧髎、太阳、牵正直刺,深度0.3~0.5寸;地仓穴刺透颊车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实施平补平泻手法1次。太冲与合谷穴直刺,深度0.5~0.8寸,留针时间与主穴相同,每10min提插泻法1次。

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按照1∶1∶1∶0.5的比例将三棱、大黄、莪术、冰片混合后打粉,用水调制成糊状,并制成体积为0.5cm3的药膏,放置于适宜大小的胶布上,针灸结束后贴于穴位上,时间3~4h,日1次,治疗21天。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5]:采用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TFGS)评估,包括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满分100分,0分表示面部神经功能处于完全麻痹状态,100分表示面部神经功能无异常,分值与面部神经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疗效标准[6]

两侧鼻唇沟、额纹互相对称,可正常皱眉与闭眼,鼓腮时口角未出现漏气,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复常为显[J].河北中医,2018,40(6):842-846.[7 ] 陈利鸿,冉兴无.远程医学在糖尿病足诊疗中的应用

[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932-934.[8] 占利民,唐涛,汪辉,等.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9):2301-2303.[9] 陈德清,杜小龙,左国庆,等.四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

病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2):1091-1093.[10] 李龙珠,庹晓晔,张琳,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

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2):98-101.[11] 白现花,宋登浩,高铎,等.中药熏蒸联合西医常规

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创面渗出液中VEGF、MMP-2及TIMP-1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8,59(20):1763-1765.

 [收稿日期]2019-05-07

·1238·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0月 第35卷10期(总第321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Vol.35 No.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解雪华

(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眼科,河南 鄢陵 461200)

[中图分类号]R77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10-1239-02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效果。方法: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好(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视野缺损(MD)、平均光敏感度(MS)及视盘各象限视神经平均纤维层厚度(ATRNFL)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MD及ATRNFL水平较对照组低、MS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补阳还五汤;鼠神经生长因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属于急性血管性视神经病变,多由睫状动脉灌注压与眼内压不平衡引发,患者常伴有视力减退、特征性视野缺损、视盘水肿等表现[1]。目前,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对AION进行治疗 [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110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

AIO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34~76岁,平均(54.82±3.)岁;病程1~12天,平均(6.42±1.36)天。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5~74岁,平均(54.68±3.52)岁;病程1~11天,平均(6.23±1.28)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眼病治疗新概念》[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视神经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

效。两侧鼻唇沟、额纹基本呈对称,眼睛闭合时可出现欠实,皱眉稍显无力,口角略显不对称为有效。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94.87)4.1290.042

对照组3919(48.72)观察组3928(71.79)χP

2

12(30.77)8(20.51)(79.49)9(23.08)2(5.13)

两组治疗前后TFG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FGS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

例3939

治疗前34.52±5.2434.78±5.670.2100.834

治疗后81.32±8.57.79±9.2.1920.000

t29.09631.639

P0.0000.000

6 讨 论

面神经炎主要是因正气不足,寒风侵袭面部经络所致。治疗主要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为原则[7]。针刺可改善经络气血,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面部微循环,消除水肿。此外,针刺可加速口唇微循环的恢复,提高血液流动速度,改善面部肌肉纤维的收缩,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8]。针灸阳白穴可祛风、清热明目,太阳穴有安神镇痛、疏风醒神之效,地仓可活络、镇痛,颊车可开牙关、祛风,迎香有通窍、理气的作用,颧髎可明目消肿、清热,人中可开窍醒神,承浆具有缩泉、通络之效,合谷、太冲属重要的保健穴位。穴位贴敷三棱、莪术消积止

痛、破血行气,三棱可阻碍血小板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减轻疼痛。大黄可活血、清热、抗感染,改善免疫功能。冰片具有镇痛,改善神经递质,提升其他药物生物利用率的效果。诸药合用,有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可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淼,武丹,祝鹏宇,等.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对急性

期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9):16-20.[2] 安宝珍,王志萍.针刺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鼓索处急性

面神经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7):1178-1181.[3]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1.[4 ] 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13:167-169.[5]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

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合出版社,2004:98.[6] 王梁,朱冬燕,徐倩,等.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红外线

治疗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J].天津医药,2017,45(9):969-972.[7] 周熙,田丰玮,毛翔,等.管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急

性面神经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3):38-41.[8] 屈菲,颜海霞,刘言薇,等.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4):424-427,450.

 [收稿日期]2019-06-17

·12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