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常儿童急救知识

日常儿童急救知识

来源:99网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免不了会遇到意外伤害。作为家长,该如何预防和处理才能尽量减轻伤害呢?

首先要向家长介绍什么是儿童急症救助:在孩子意外受伤或突然患病时,家长应该具有应对这一类紧急情况的基础技能。家长在医护人员到达前,对孩子采取的简单救助措施,目的是避免受伤或患病儿童情况进一步恶化,但它不取代常规的医疗急救措施,所以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后,还是会根据患儿情况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急救。

其次,家长要掌握儿童急症救助四步骤:①观察现场:利用非常短的时间观察现场、了解:是否安全,受伤部位,大概发生的时间。②观察评估三要素:当你接近孩子的时候,立即观察需待评估的三要素(外观、呼吸和血液循环)并决定是否需要打急救电话。这个步骤应该在15~30秒内完成。③检查评估五要素:检查需待评估五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身体活动及其他可能情况),并决定是否要打急救电话,以及需要何种紧急救助。④对受伤或患儿实施紧急救助。

再次,向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1.气管异物:对于幼儿来说,异物卡喉是极容易发生的事情。各种坚果、玩具上面掉下来的小部件等都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父母要提高警惕,及时清扫掉在地上或桌子上的花生、瓜子、钮扣、硬币、水果核等,并且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吃果冻、瓜子、花生等食品。在孩子吃鱼或喝汤时,更要格外小心卡喉。进餐时,家长勿恐吓、责骂、逗弄幼儿,防幼儿大哭、大笑而将食物吸入气管。

幼儿异物卡喉的危险程度远大于成人,因为幼儿虽可自如地咀嚼、吞咽食物,但咽反射弱,一旦异物呛入,较难通过剧烈咳嗽反应咳出异物,导致异物吸入气管,甚至出现呼

吸困难。此时家长切不可惊慌,如果幼儿意识清醒,应立即将幼儿上半身前倾,防止异物进一步深入,家长利用腹部推压法,于幼儿后方将手置于其肚脐上方、胸骨下方尖端和肋弓下方,双手交叉,向后向上在幼儿上腹部施压,用足够的压力推压以产生人为的咳嗽,促使排出呼吸道异物,实施急救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幼儿不能自主呼吸、咳嗽,意识不清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让他人通知120,单独一人时,先进性2分钟的心肺复苏救助,再拨打120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法:(1)用压额抬下颌法开放气道,看、听、感受孩子的呼吸,察看异物有无排出,但不要盲目用手指去抠,因为这样有可能使异物进入更深的部位。(2)呼吸急救:用双手固定幼儿的头和下巴,怀疑有颈椎受伤时,不可移动头部,然后家长用口封住幼儿的口,一手捏住幼儿的鼻子,给予2次呼吸,之间稍有停顿,确保幼儿胸部抬起。(3)胸部按压:用一个手掌掌根放在**连线稍下方的胸骨上按压,30次胸部按压与2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按压时,胸部下陷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1/2,心肺复苏急救持续进行,直到救护人员到达。

2.误服:常见的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家长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错了药;幼儿被家中存放药物、化学制剂的鲜艳包装所吸引而误服。因此家长要做好预防措施:(1)家庭所用的各类清洁剂、消毒剂和药类等化学物品一定要摆放在安全处,并上锁,切忌放入果汁瓶、可乐瓶里,以免孩子误服而中毒。(2)家长要及时清理厨房垃圾,以防孩子误食残渣剩饭,损害健康。(3)经常教育幼儿不要随便吃不明物品

万一幼儿误服,家长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在幼儿神志清醒且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先作初步处理。即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若幼儿已神志不清或不愿配合,则立即到医院,不要忘记带上药物外包装或说明书,并大致估算服药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幼儿误服了强酸、强碱(盐酸、氢氧化钠等),不可催吐。另外,如果幼儿误喝的是碘酒,

应立即给幼儿喝米汤、面糊等面粉类流食,以防止人体对碘的吸收;若错喝的是止痒药水、驱蚊药水,就要让小孩尽量地多喝浓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一定的沉淀及解毒作用。

3.宠物咬伤:很多调查显示,在被宠物咬伤的人群中,幼儿占的比例是最多的。这些咬伤事故主要是由宠物狗引起的。因此,幼儿在跟宠物狗玩耍或和小区里的小猫做“游戏”,都需要遵守下面的安全准则:(1)在小猫、小狗进食和睡觉的时候不要打扰它们,玩耍的时候,不用手去捏或者敲打它们的头,更不能把手伸进它们的嘴里。(2)小狗和小猫在向人发起攻击之前,都会发出一些警告,一旦出现这些攻击征兆时,父母应带领幼儿慢慢离开现场,切忌不要背对着它们快跑,也不要对视它们的眼睛。(3)当走在街上,有其它小狗靠近孩子时,父母应该提醒孩子保持身体正直,对小狗表示友好,决不能踢小狗或者大声哭闹。

一旦幼儿被宠物咬伤,无论伤口多小,都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所以,父母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并注意以下事项:

(1)正确清洗伤口:父母将双手清洗干净后,用针将孩子伤口周围的皮肤刺出血来,并用力挤压,接着用浓肥皂水冲洗半小时,再用大量清水冲洗。(2)冲净后,不要自己包扎伤口,在伤口处涂上碘酒消毒,然后在最短时间内将孩子带到医院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即可。特别提醒:在疫苗注射期间,父母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油炸食品、大蒜等,同时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受凉。

4. 跌落伤:幼儿跌落伤已成为发生率较高的意外伤害,这样的意外伤害不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应重视预防工作:(1)家长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可移动的桌子、床、沙发或椅子上,以免幼儿跌倒。当幼儿不得已必须独自在家呆一会儿时,家长最好把所有的窗户都关

起来。(2)幼儿可能使用或接触的任何楼梯、窗户、阳台或抬高的地表家长都应该防护好,窗口下面不要方置桌子、沙发、椅子等,以防幼儿攀爬上窗台,引起高空坠落的危险。同时不要在窗台上放玩具、花草,为了拿玩具幼儿可能会往窗台爬。(3)家长应移走孩子活动范围内的边缘锐利的家具,以防幼儿撞伤。(4)家长应把通往楼梯、室外和储藏室的门锁起来。(5)住在二楼以上的家庭,所有窗户都应该安装开闭式铁栅栏,窗台防护栏的高度应达到1.1米以上,防止幼儿跌落。(6)放置游戏设备的地面应由弹性材料铺成,例如地毯等,以防止孩子摔倒的冲力、减少伤害。(7)家长应确保孩子活动范围内的电源插座装有保护盖,所有的悬线、桌布和灯处于孩子的活动范围以外,不被孩子拉到,以防孩子发生触电危险。(8)家长要保持浴室地面的干爽,装上扶手并铺上防滑垫,以防孩子滑倒。(9)防止孩子高空坠落,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也是一个好方法,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爬上窗台和阳台,也可以尝试多种方法教育孩子,给他讲故事,看安全片,或是电视中高空坠落的新闻对孩子也是一个直观教育。孩子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也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机率。

急救:幼儿从高处跌落后,家长切莫慌张,更不可移动幼儿,而应立即联系急救中心将幼儿送到医院,同时在出血部位用干净的纱布加压止血,有骨折情况需用胶布、坚硬的物体等将受伤部位和未受伤部位固定在一起。

5.乘车安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家庭轿车普及率大为提高,在带来出行方便的同时,家长也不能忽视幼儿的乘车安全及交通安全。

(1)为幼儿准备安全座椅:父母尽量不要让幼儿单独、或抱着幼儿坐在前座,万一发生状况,幼儿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当幼儿坐车的时候,最好准备一个安全座椅。

(2)在行车的过程中,家长有时候可能怕幼儿无聊而放任其独自在后座玩耍,将头、

手伸出窗外,或任由幼儿去触碰电动的车窗,其实这样的举动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独自在后座,又没有坐安全座椅,容易造成在紧急煞车或转弯时跌倒;头、手伸出窗外则可能被经过的物体严重伤害;电动窗的简易操作更可能导致幼儿在玩耍时被玻璃窗夹伤手指甚至头颈部。因此,上车后应该要马上锁定车门及车窗的中控锁。此外如果要开车窗时,也不要开的太低,以免幼儿一时重心不稳而跌出窗外。

(3)如果幼儿待在车内的时间过长,可能会肚子饿或是急躁不安,这时候喂食食物,可以减轻饥饿并转移注意力,但是要记住,不要提供幼儿颗粒状的食物,例如:小饼干、糖果、果冻等,以免在车子行经不平的路段时,食物哽住幼儿的食道。

(4)幼儿上、下车时,要由父母为他们开、关车门,以免幼儿在下车时,因为没有注意安全,而被疾驶而来的车辆撞到,还要注意查看幼儿的手脚有没有放在门边,关闭电动窗时,也要检查幼儿的头手是否伸出窗外,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5)家长万不可将幼儿单独留在车子上。因为熄火后,车子内部的空气或温度,经过日晒,会造成幼儿缺氧,窒息而死。如果没有将车子熄火,幼儿也许会因为好奇心而乱动车内仪器,使车子行进,而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6)下车后,即使车子是停在自己家中的车库,也要锁上车门,以免幼儿在玩耍嬉戏时进入车中,却不知道要如何出来。若是父母没有特别注意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7)还要提醒家长注意车子后座的物品摆设,在后座的上方,不要摆置坚硬、危险的物品,若是紧急煞车的话,这些物品一定会掉下来而伤害到幼儿。

我们还为家长提供以下几条安全出行方法:

(1)外出走路要走人行道,如果人行道又是非机动车道时,成人应走在孩子的外挡。

(2)过马路时,成人要牵好幼儿的手,告诉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走横道线,看红绿灯行走“红灯停,绿灯行“。

(3)在游人拥挤的地方,成人应时刻关心自己的幼儿。此外,可在幼儿口袋中放一张纸条,写明幼儿和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等。

(5)提醒孩子在车上不吃带棒的食物,以防急杀车棍棒刺伤喉部。

(6)乘坐公交车时,家长需让幼儿先上,或抱幼儿一起上车,以防司机因看不清幼儿是否上车,而关门开车,造成幼儿身体损伤。

6.烧烫伤和电击伤

预防:(1)家长要把容易烫伤幼儿的危险物品放在幼儿不能摸到的地方;家长端热食时,别让幼儿靠近,以免不小心碰撞而导致锅盘翻覆;同时也应避免将热菜、热汤放在桌边或幼儿够得到的地方;插电的电热锅,也尽可能靠墙边;热水器、饮水机的开关也应安装保护装置。(2)家长做饭时,禁止孩子靠近火热的灶台,以免烧伤火烫伤;烹饪结束后家长请及时清理灶面,不要让孩子随意触摸尚么完全冷却的灶具,以防烫伤。(3)家长也要时时给幼儿灌输安全的概念,教他们不要玩打火机、火柴,远离烧热的东西。如:炉火、火柴、电器、电熨斗、电炉、热水、热油、蒸汽、爆竹、强碱、酸等。(4)幼儿洗浴前家长应调好水温(37摄氏度左右为宜),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当幼儿在浴缸里时,决不要往里面加热水。如果需要加水的话,先在小盆里把冷水与热水混合成温水,再倒入浴缸里。(5)当水龙头变热时,家长应用毛巾缠住它,这样幼儿不小心碰到水龙头时不会被烫伤。

家长的手千万不能脱离水源,以免幼儿烫伤。(6)如果家长与幼儿一起洗澡,水温要比家长自己洗时凉一些,因为幼儿的皮肤较嫩,耐热性比成人差,易烫伤。(7)家电要安放牢靠地放,以免孩子触目,插座离地面要1.6米以上。另外为了孩子、为了你的家人,为了社会,睡前请关闭煤气总开关。

救助的大致步骤为:

进行现场观察——伤情检查——紧急处理——与幼儿沟通。另外,根据不同的烧伤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救助方法。

(1)热烧伤的紧急救助:

A.把幼儿立即带离热源地。

B.降低烧伤部位的温度:用冷水浸泡,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C.剪去非烫伤部位的湿的衣物,防止幼儿寒颤。

D.烫伤部位出现红肿、水泡,家长要用干净衣物覆盖好创面,不要弄破水泡,赶往医院治疗。

E.幼儿玩火引起衣裤着火,应立即脱去幼儿的衣裤,或用大衣、棉被等扑灭,用水浇灭,切不可抱着幼儿奔跑、呼喊,也不要用双手扑打,以免引起幼儿头部、呼吸道及双手烧伤。灭火后,保护好创面,迅速到医院就诊。

(2)化学物烧伤的紧急救助

A.迅速脱离化学物现场。

B.掸去伤处的颗粒、粉末等干燥的化学物。

C.拨打120急救电话。

D.用流动的淡水轻轻冲洗所有接触了化学物的皮肤,持续15到20分钟。

(3)电击伤的紧急救助

A.确认幼儿已经脱离电源。

B.在接触幼儿之前关掉电源。

C.拨打120急救电话。

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置

1、跌磕伤:杀生跌磕伤时,不要用手揉患处,可用干净的毛巾浸透冷水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的部位,经冷敷后再用湿热的毛巾敷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帮助消肿。

2、压伤:让受伤的幼儿原地静坐或平躺,同时仔细检查被压伤部位的外表状况。若是四肢压伤,可用冷水浸湿或用裹了冰块的毛巾敷于受伤部位。若是胸腹部被挤伤,应将幼儿身体放平,然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3、割伤:若创伤较小的伤口内又无异物时,用创口贴即可;若是金属、玻璃等异物,则需将异物清理干净后对伤口做消毒处理。

割伤严重流血过多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可在伤口靠近心脏的方向用绳带等物系紧,并立即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

若幼儿的手指被利器割断,要保护好断指,将断指放入容器中连同幼儿一起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4、刺伤:用消毒水清洗伤口,然后用镊子顺着刺物刺入的方向将刺夹住拔出。若刺物太短或已全部刺入幼儿的肌肉中,可采取挤压挑拔法将刺清除,最后用酒精或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5、扭伤:轻微的扭伤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块敷于伤处,也可用红花油吐沫于扭伤处。若扭伤严重出现肿胀或淤血时,不可让幼儿走动,要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对四肢某个部位的严重扭伤,可先用绷带等在扭伤的上下部位做固定包扎处理。

6、擦伤:轻微的擦伤可用消毒棉球蘸低温的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伤口周围并清理异物,然后涂抹红药水。对较为严重的伤口在经过消毒处理后可用纱布包扎,特别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7、骨折:发现幼儿骨折,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及时送望医院救治。在急救处理前不可用手揉搓骨折处,发现受伤处流血应采取止血措施。为使骨折处得以固定,可在 幼儿骨折部位用宽绷带和木板等把骨折处的关节暂时固定住。若是颈部受伤,要让幼儿仰卧,并用有一定厚度的软质物品垫在颈部两侧,以稳定颈部原有状态。若是肋骨处骨折,幼儿感

到呼吸困难或胸部疼痛难忍,要检查其血压以防休克。若遇脊椎骨折时,切不可随意挪动幼儿,要将幼儿平抬放到担架上。若遇颌骨骨折时要立即清除幼儿口腔中的异物,防止异物堵塞喉咙,也可用纱布等做垫托放在受伤的下颌处并用软质物品托住受伤处,既保证幼儿的下颌固定不动又可以使幼儿易于开口。

8、烫伤:发现幼儿烫伤后要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或将烫伤部位浸入冷水中,轻者涂抹牙膏、肥皂水等,以防感染。

如果幼儿是穿着衣服鞋袜被烫伤,一定不要直接将衣物脱掉,更切忌用手揉搓烫伤处,而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幼儿的烫伤部位的衣物,视幼儿烫伤的具体情况用纱布包扎处理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9、食物中毒:轻微中毒要及时给幼儿喝些清水,然后催吐。让幼儿张开嘴,可用手指刺激幼儿咽喉部位或用小勺深入到幼儿嘴中并轻微用力压迫其舌根处,引起幼儿发生反射性呕吐,以减少毒素对身体的刺激。

严重中毒的在采取催吐的同时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并将幼儿食用过的食物及呕吐物装在容器中留样保存,以便为医院化验及解毒提供依据。

10、异物伤害:当幼儿误将异物放入嘴中不慎被噎住或呛住气管时,教师要立即将幼儿的身体前倾,同时轻轻拍打幼儿的肩胛部位,或用手指深入幼儿口腔刺激催吐。若催吐失败,应及时将幼儿送往医院治疗。若遇幼儿被鱼刺卡住,可用勺子等器具轻压幼儿的舌头,然后用镊子深入吼部将鱼刺慢慢夹出。若无法将鱼刺取出时,要及时送往医院。

11、触电:发现幼儿触电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并拨打急救电话,将幼儿安置成复原

卧式,状况严重的要立即进行现场急救,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辅助抢救。

②检查评估五要素:检查需待评估五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身体活动及其他可能情况),并决定是否要打急救电话,以及需要何种紧急救助。

③对受伤或患儿实施紧急救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