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地理(3)——青藏高寒区

中国地理(3)——青藏高寒区

来源:99网
中国地理——青藏高寒区

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进藏铁路的选线最初有三个方案(如下图):北线(青藏铁路)、中线(川藏铁路)、南线(滇藏铁路)。

材料二:青藏铁路与其它两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三条线路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名称 滇藏线 川藏线 青藏线 总里程 投资 (千米) (亿元) 1960 2015 1118 654 768 小于200 建设 周期 10年以上 10年以上 6年 隧道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43 42.5 2.8 材料三:青藏铁路的起点所在地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该青藏线的起止点城市分别是 和 ,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5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有关部门决定首先修建青藏铁路线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湟水的流向是 ,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分析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7分)

(4)分析青藏铁路的修建对青藏地区带来的影响。(10分)

2、(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欧在地球上的位置和A、B两地的景观图

西西伯利亚平原青藏高原

材料二:亚欧气温年较差曲线(℃)分布和C、D两地的气候类型图

(1)西西伯利亚平原地表多沼泽,沼泽占平原的50%以上。请分析这里多沼泽的原因。(6分)

(2)近年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水量明显增加,“纳木错湖”自2005年起,湖面每年“长高”20~30厘米,大片草场被淹没。其湖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C地的气候类型是 ,典型的植被类型 ,以C地为中心气温年较差分布的特点是 ,其年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10分)

(4)D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近年来大面积开垦湿地发展农业生产,试分析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8分)

1、答案:(28分) (1)西宁(1分);拉萨(1分);困难: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每个1分,答对3个得3分)(共5分)

(2)自然与技术方面:①路程短;②修建难度相对较低;③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社会经济方面:④有利于迅速带动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3)自西北流向东南(2分);夏季(1分);有利区位条件:①河谷地势较低,热量相对充足;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③河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每点1分,答对1点得4分)(共7分)

(4)有利影响:①促进了青藏地区与我国东部交流,②将青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就业;④促进了沿线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⑤缩小了青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不利影响:⑥带来污染,造成生态破坏。(每点2分,答对5点得10分,不答不利影响,最多得8分。)

2、答案:(28分) (1)①地势低洼,容易积水;②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③地下多冻土,不易下渗;④河流众多,容易泛滥(凌汛);⑤森林、草地多,保水性好。(每小点2分,答对前面三点可得6分)

(2)气候变暖(2分);冰川消融(2分);(共4分) (3)亚寒带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分);亚寒带针叶林(2分);特点:(走势)年较差曲线呈闭合(2分);(数值变化)由中心向四周减小(2分);纬度高,性强(2分)。(共10分)

(4)①气候变干,温差变大;②对地表径流调节变弱,旱涝灾害增加;③对水污染物的降解减少,水质变差;④生物多样性减少。(每点2分,共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