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项目土方施工方案
河道整治项目土方施工方案 1、施工布置 (1)临时施工道路布置 利用现有河边道路经修整后作为场内交通道路,如河道两侧没有现有道路,通过修建临时道路实现,临时道路平行于新建河道中心线,在堤顶位置,道路宽 7m,与现场附近交通网络相接。
(2)资源配置 土方开挖作业面按照工程所分的两个施工阶段,相应的投入的土方开挖施工的资源也分成两个施工阶段; 每个施工阶段配备 1m³ 挖机 7 台,加长臂挖掘机 2 台,配 10 辆15T 自卸汽车进行土方外运,弃土场配备 2 台推土机进行弃渣场地平整,回填区域配备 1 台推土机进行回填摊铺,2 台压路机进行土方碾压。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对资源适时相应调整,以确保合同段内土方开挖施工如期完成。
2、施工方案 (1)K4+800 段—K5+925 段导流明渠和围堰施工 在排水清淤前,按图纸要求进行武昌大道——文化大道段导流明渠的施工,导流明渠沿金鞭港南岸开挖,使用 1m³ 挖掘机进行开挖作业。 开挖之前,按照图纸要求对导流明渠开挖边线进行放线,并沿线洒上白灰,施工人员指挥挖机在开挖边线内进行导流明渠开挖,导流明渠底宽 6m,进出口段底宽 14m,开挖坡比 1:2,导流明渠进口高程18.7m,出口高程 15.71m。
测量人员必须全程跟踪测量,保证渠底高程、渠底宽度、边坡系 数满足设计要求;开挖过程中,两台挖机一个班组,一台挖机直接开挖,一台挖机转运土方至渠顶 6m 范围外,因导流明渠上部约 3m 为回填土,下部为淤泥,需派专人定期维护以保证导流明渠边坡不垮塌,保持导流明渠流水通畅。
导流明渠开挖完成后,将原有金鞭港在桩号 K4+800、K5+920 段使用围堰改道,将水导入导流渠内排入汤逊湖; 围堰采用沙袋围堰,围堰顶宽度 6m,保证施工机械通行。导流明渠通水后项目部指派专
人监护,防止导流明渠堵塞造成原金鞭港河道水位上涨、冲毁围堰。 (2)清淤和河道拓宽开挖 金鞭港导流完成后,将金鞭港老河道河水进行抽排,抽排至河床裸露无积水后进行清淤作业; 清淤施工采用 1m³ 挖掘机或加长臂挖掘机开挖淤泥,挖掘机站在河槽两岸,将淤泥开挖至设计高程,淤泥转运堆放在施工便道外侧晾晒,待满足外运要求后,采用 15t 自卸汽车出渣; 河道拓宽范围分段开挖,采用 1m³ 挖掘机直接开挖装车,符合回填要求的土方采用 15t 自卸汽车运输至回填区域直接回填或临时堆土场堆存待用,不符合回填要求的土方采用 15t 自卸汽车弃渣外运。
土方开挖主要根据施工图纸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精确进行测量放样,并对开挖控制点进行明确标示,然后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开挖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于排水;开挖时对边坡局部的欠挖用人工进行修整,以达到施工图纸的坡度和平整度。对沟槽土方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距设计基底 30-50cm 时,采用人工开挖,避免超挖回填,基底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 0.91。 3、土方回填
河道土方回填主要两岸堤身回填,土料采用现场开挖的符合回填要求土。
3.1 施工方法 (1)回填料堆存 根据回填断面平均需求,可先利用填筑回填断面作为临时堆存场,待本断面河道扩挖工程完成后再进行堤身填筑施工。
(2)表面清理 在回填施工以前,必须将基础表面的杂物、残渣、淤泥、腐植土及其它有机质等予以彻底的清除处理,排除土方回填基础部位的积水,最终经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 回填范围主要采用推土机清理,反铲挖机配合,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基底料挖除清理干净,清理的渣料由 15t 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弃运。
(3)回填施工 ① 土方回填碾压参数 土方回填碾压参数暂定如下(具体实施的碾压参数由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土方回填碾压参数表 项目 种类 碾压机械 分层铺料厚度(cm) 碾压遍数(遍) 粒径(cm) 控制压实度(t/m3 ) 碾压条件 名称 型号 碾重(t) 土料 振动碾 YZ18 18 25~35 4~6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 手扶振动 BW75S 0.925 15~20 8
② 回填料挖装与运输 回填料采用 1m³ 挖掘机直接装车,15t 自卸汽车运输到填筑区堆存,待具备回填施工条件后进行施工。 ③ 回填碾压 施工放线:根据施工图纸在回填基础面上逐层放出各区的分界线并按边线洒白灰线。
刨毛:每次铺料前必须用推土机(TY220,220kw)履带在回填面上匀速开行一遍,将前一层己回填压实的回填层表面刨毛,防止出现层面太光造成结合不良或剪切破坏。 铺料平仓:
TY220 型推土机铺料,使仓面基本平整,起伏差不超过 10cm,每层料层厚不超过 30cm,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 0.91,层厚采用标尺控制,标尺放在离卸料端前 3~4m 处。边坡接头及底部较狭窄部位采用人工辅助施工。每段铺料长度为 200~300m。每一个工作面至少配备一位现场指挥人员,负责进料指挥、保证进料质量、控制层厚、保护并及时移动标尺;工作面配备适当数量的推土机及时推平工作面,以避免进料、铺料困难及窝工现象,填料之间的接头连接平整,非接头处注意收坡。接头处采用台阶式接坡方式,每一层回填完成后用人工将接坡处超填未经压实的回填料清理挖除。推土机摊铺不到的边角及建筑物周边采用人工摊铺。
洒水或晾晒:回填时要严格控制回填料时含水率处于允许的范围以内(不大于最优含水率的 3%,不小于最优含水率的 2%)。在气温较碾 图、监理指示进行 蛙式打夯机 HW60 15~20 6
高或风力较大时,从现场供水接线点铺设供水主管、支管、辅助胶管及喷头等到达回填工作面,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洒水,对于石渣洒水应在碾压开始前进行一次,然后边加水边压实,加水必须均匀、连续、不间断,对于土料洒水润湿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在雨后天晴恢复
施工前,必须对回填料的含水率严格进行检测,如果超出允许的范围,则必须采用翻晒等措施调整其含水量直至合格,翻晒在回填料临时堆存场进行。回填施工中杜绝出现弹簧土层等,确保回填施工质量。 碾压:大面采用 YZ18 型振动碾碾压,与边坡接头处及底部等局部边角部位采用 BW75S 型手扶式振动碾或 HW60 型蛙式打夯机碾压夯实。严禁欠碾和漏碾,每单元碾压终碾处,用进退不错距法加碾 2~3 遍,工作面之间交接处进行搭接碾压,搭接宽度为 0.5m。振动碾的行使方向以及铺料方向平行于涵洞轴线方向。大面碾压采用进退错距法碾压,且在进退方向上依次延伸至每个单元,保证连续施工,每次错距 30cm,振动碾压 6~8 遍,行走速度采用 l 档,控制在 1.5~2.0Km/h。振动碾的工作质量、频率、振幅应及时标定,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状态投入运行。土方回填料压实干容重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土填筑压实度不小于 0.91。
靠近建筑物 2m 范围内采用 HW60 蛙式打夯机夯实,建筑物顶高程以上 1m 范围内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1m 以上的部分采用振动碾低频振动碾压。
回填施工对建筑物强度要求:建筑物周边回填施工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后进行,建筑物顶部回填在建筑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后进行。
种植土回填除了不需要碾压外,其它和上述堤体填筑方式相同。 4、土方回填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施工质量,特制定以下保证措施。
(1)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级责任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修改通知、监理工程师指示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严格实行“初检、复检、终检”的三检制。
(2)回填施工前要精心进行回填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回填碾压参数的设计,以确定合理的含水率、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参数并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再通过和现场碾压试验
不断优化调整,使其尽量达到最优。
(3)现场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填料的级配并检测分层铺料厚度、含水率、碾压遍数及干容重等碾压参数,保证在回填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碾压参数和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4)回填基面在进行回填施工前,必须根据基础面的具体情况,将基础表面的浮渣、碎屑、松动岩石、草皮、树木、杂物、残渣、垃圾、腐植土及其它有机质等予以彻底的清除处理,最后清除仓面积水,经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
(5)碾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或监理指示进行分组取样试验分析,做到不合格材料不入仓,下一层施工未达到技术质量要求不得进行上面一层的施工。
(6)设置足够的排水设施,有效排除工作面的积水并防止场外水涌进回填施工工作面以内,确保干地施工和回填施工质量。 (7)施工后的回填边坡应平整、顺直、洁净、均匀、美观,不得有反坡、倒悬坡、陡坎尖角等,坡面的杂物及松动石块等必须清除或处理。
(8)回填料的质量必须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规定要求,施工过 程中应重点检查各回填部位的填料质量、回填厚度和碾压参数、碾压机械规格、重量(施工期间对碾重定期检查);检查碾压情况,以判断含水量、碾重等是否适当;检查层间光面、剪切破坏、弹簧土、漏压或欠压层、裂缝等;检查与基础、岩坡、刚性建筑物等的结合。 (9)建筑物周边回填施工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后进行,建筑物顶部回填在建筑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