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少灭火救援伤亡的分析探讨
摘要:消防职业是全社会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近年来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数字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因此,如何加强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灭火救援官兵的人身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减少;灭火救援;伤亡;火场;危险前兆 0引言
从1980年至2008年近三十年时间里,我国在灭火救援牺牲消防官兵249名,另有500名官兵不同程度受伤。2003年11月3日衡阳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造成20名消防官兵牺牲,震惊中外,教训惨痛。本文通过对以往灭火救援伤亡事件的分析研究,着重探讨灭火救援中如何加强组织指挥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灭火救援官兵的人身安全。
1当前因灭火救援引发的消防员伤亡事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统计,从1980年至2008年期间,我国消防在扑救各类火灾和抢险救援战斗中,共牺牲官兵249名。其中:干部52人,战士(包括合同制消防员)197名,另有500名官兵不同程度受伤。在这些消防员伤亡事件中,出警和灭火救援战斗中的车辆交通事故牺牲官兵33名、训练事故牺牲官兵11名、灭火救援战斗中牺牲官兵205名。从发展趋势看,八十年代平均每年牺牲消防官兵4名,九十年代平均每年牺牲消防官兵6名,2000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牺牲消防官兵上升至10~15名,2006年至2008年平均每年牺牲官
兵上升至20名,大有逐年攀升趋势。 2造成消防员伤亡事件的原因分析
因出警过程中的车辆交通事故牺牲消防官兵的原因有三个:天气、道路和人为因素。天气和道路是客观因素,但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官兵无谓伤亡也实在令人惋惜。特殊的天气、特殊的道路本该谨慎慢行,但往往消防官兵救火心切,速度较快,酿成惨剧。因训练事故牺牲消防官兵的原因主要在疏忽大意,加强责任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类事件基本能够杜绝。本文主要就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消防员伤亡事件进行分析。
1980年至2008年,因灭火救援战斗引发的消防员伤亡事件共牺牲官兵205名,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2.1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执勤中队干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学员干部也越来越多,灭火救援组织指挥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学员干部刚从学校毕业,没有战斗员的经历,在执勤训练、灭火救援等方面缺乏经验,火场上的临机处置能力不强,采取措施不当,直接影响灭火救援现场的指挥决策。2000年10月1 日凌晨,武义县王宅镇山北张村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在火灾扑救中,由于建筑物超过耐火极限,战士陈某被倒塌的泥墙压在了下面,造成左大腿粉碎性骨折,四肢ⅱ度烫伤。着火建筑为泥墙木顶结构,四支水已对其冲击了一个多小时,作为现场指挥员应该预料到泥墙有倒塌的可能性,而仍然在指挥战士内攻近战。实践中,火场指挥员初战指挥不力,组织指挥
水平不高是造成战士伤亡的主要原因。 2.2防护措施不当、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灭火救援现场,不管是指挥员还是火情侦察人员、进攻人员都应该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有些指挥员缺乏临场经验,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2002年7月11日上午,青岛市晶鑫油漆厂生产车间发生大火。在火灾扑救过程中,由于没有佩带防毒装备,油漆原料燃烧产生的毒烟将11名消防员熏倒,出现大量出汗、脱水、眩晕现象,其中3名消防战士昏迷。2006年9月6日凌晨,一辆货车途经318国道浙江省某路段时,与一辆装有硫酸二甲脂的槽罐车追尾相撞,槽罐车内的9吨硫酸二甲脂泄漏。消防部门接报后,迅速调派7辆消防车、46名官兵赶赴事故现场,对发生泄漏的槽罐车实施堵漏。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有11名官兵不同程度中毒。这类事故的发生,都缘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佩带必要的防护装备。
2.3火情侦察不细致、战术措施不到位
实施有效的火情侦察是灭火救援的首要任务,它贯穿于灭火战斗全过程。火情侦察是否全面、准确、真实可靠,直接影响着作战方案的制定和战斗力量的部署,甚至关系到消防员的行动安全。2006年10月17日,宜春市靖安县远南竹材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现场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扑救火灾中,冲锋在前,深入火场搜救被困人员,不幸掉入口径为1.5米、深达9米的高温蓄水井中;西安“35”煤气大爆炸,深入现场人员过多是造成消防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
一;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20名消防勇士英勇牺牲;1980年至2008年,因建筑物坍塌和坠落牺牲的官兵共48人,占了所有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一。此类事件的多发,其根本原因就是火情侦察不细致、战术措施不到位。
3火场上的危险前兆及火场行动安全注意事项
笔者凭借多年火场实践,总结火场上的危险前兆和火场行动安全注意事项如下。 3.1火场上的危险前兆
3.1.1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爆炸前兆:火焰发白、变亮,让人产生刺眼的感觉;安全阀和排空阀等泄放孔发出刺耳的啸叫声;金属罐体变形、抖动,并且发出响声。
3.1.2重质油品油罐火灾发生喷溅 、沸溢的前兆:出现油面蠕动、涌涨现象,出现油沫2~4次;火焰增大、发亮、变白,火舌形似火箭,烟色由浓变淡;金属罐壁颤抖,罐体发出强烈的噪声,罐内油品发出的剧烈“嘶嘶”声。
3.1.3普通建筑发生倒塌的前兆:结构变形;发出异常声响。 3.1.4制氧厂火灾扑救过程中爆炸的前兆:反应器、聚合釜、蒸馏塔等设备声响异常;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扩散,就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物料容器、反应器以及反应塔燃烧火焰由红变白将要爆炸;物料容器、压力设备变形将要发生爆炸;火势威胁到贮罐、反应器等设备时,发生抖动并有嗡嗡的声响时将要爆炸。 3.2火场安全注意事项:
3.2.1一般建筑火灾安全行动注意事项
战斗员在进入火场前,要将防护装备佩戴齐全,进入有毒性气体场所要佩戴空气呼吸器。一般火灾利用门、窗口射水进攻,对掩护身体和转移阵地都较方便安全。战斗员在登高时,应先关闭水,支线水带要盘圈,垂直部位要吊好。登高时必须要有两人以上相互配合并用保险绳保护,不要将水流射向墙壁、屋面,防止水流的反作用力造成摔、滑危险。利用建筑物及其构件进行攀登设立水阵地时,采取骑坐的方式,水带尽量在自身周围绕圈,防止水带的后坐力引起拉倒或摔倒。在高温辐射下强攻,必须要有水掩护,必要时可组成梯队进行掩护;深入建筑物内部扑救火灾,在纵深达两盘水带以上距离时,战斗员要有两人以上并带好照明工具,严禁一人深入,发生意外情况能及时救援。 3.2.2防止建筑物倒塌安全行动注意事项
农村建筑物一般为砖混结构,为二级耐火极限楼板耐火极限为1小时,指挥员应当在估算建筑物的倒塌时间之后,再进行水阵地的设置;在火场烟雾大、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需要战斗员深入内部灭火时,可从屋顶或门窗等处破拆排烟,以提高火场能见度,同时要随时观察建筑内部结构的变化情况,可采取射水等办法冲击建筑构件,以判断建筑构件是否有倒塌的危险。在进入有一定燃烧时间、视线不清的室内时,先用水向上部、下部、四周扫射,以消除不稳定物件对战斗员的威胁。进入室内尽量靠近承重墙、单墙边行走比较安全。在屋面或楼板上行走时,如踩断建筑结构身体正下坠时,
要迅速将两臂向两边张开,这样在下落的过程中因两臂的宽度而搁住身体,或利用张开的双手抓住物体不使身体下坠而伤亡。 4加强灭火救援组织指挥、预防官兵意外伤亡的几点建议
4.1加强一线指挥员素质修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是灭火战斗的关键因素,也是预防灭火救援伤亡的重要保证,各级指挥员要与时俱进,加强《作战训练安全要则》、《抢险救援勤务规程》等方面的学习,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就能在灭火救援中多一些科学性,少一些盲目性,有效地避免人员伤亡。
4.2建立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组织机构
现在基层执勤中队都设有安全组织机构,但主要工作范畴局限于管理和执勤训练方面。建立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组织机构,对于预防伤亡可以提供制度保障。在灭火救援现场,指挥员、火情侦察小组、各战斗组(班)长、单位技术人员是主要构成,负责现场安全防护工作。除此之外,每个中队要设立一至三名的安全观察员并进行培训,主要任务是对灭火救援现场的整体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观察,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危险前兆,随时发出危险和撤离信号,保证灭火救援人员安全。
4.3加强应用性训练,提兵防护意识
加强应用性训练是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的有效途径,训练要结合
战例从实战需要出发有的放失。通过训练使官兵熟练掌握装备性能,将人与装备完美结合形成战斗力,能够有效避免官兵伤亡。同时要加强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安全防护意识。上述战例很多情况是由于参战官兵安全意识淡薄,同时又对化学危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因此,对消防官兵进行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4.4重视火情侦察,采取科学的技战术措施
古代军事上讲“三情明,仗必赢”。意思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这仗才有赢的把握。正确的技战术来源于正确的火情侦察,有些复杂火灾现场还要反复多次的进行火情侦察,适时调整灭火战术。比如:在扑救一般建筑火灾时,除了正常的侦察内容之外,还要把建筑物的倒塌、地形地貌作为一项重要侦察内容,侦察活动要贯穿整个战斗过程中。在化工火灾扑救过程中,要征求专家技术人员的意见,必要时现场指导作业。进入现场人员要少而精,分批次深入现场,不能只让少数战斗员在内时间作业等等。 参考文献:
[1]郑怀文编著.企业职工消防安全必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2]杨玲,孔编著.火灾安全科学与消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张小生,男,汉族,1976年10月10日出生,河南省焦作市温
县人,2009年7月于中国人民学院消防工程系本科毕业,现任职于山西治市消防支队司令部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