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
1窃读记
学
习目
标 梁月瑜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难点
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
2、 品味人物塑造方法,理解“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教学过程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 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
2.出示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给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点.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嗜书如命)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探究“窃读”原因,交流有关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2.培养爱书、读书的热情及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师听写:(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文.
4.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个健康成长的人。)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时间,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推进的词)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软抄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五、板书设计
怎样 动作 神态
窃读 心理 嗜书如命(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感觉快乐
惧怕
课后反思:
2*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访谈录)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 解 季先生的见 解 我的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书名,内容,喜欢的理由等,向大家推荐一
些好书。课后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重点感受读书乐趣,学习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修辞、顺序词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用批注法交流作者以书为侣的理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修辞表达自己读书时的感受。 2.学习作者读书的方法。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体会比喻的精妙)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方法——百读不厌 关系——朋友、家 课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学习目标1.认识“扉、瘾”
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a.生动的比喻 b.恰当的词语 五、积累内化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读书 博览 写作 童年——“我”的“长生果”——做笔记学习 感悟 借鉴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1.通过讲述读
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扣紧题目
条理清晰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课时目标
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第二、三课时 习作课时目标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以“读书故事”为例进行写作指导
1.设问题:你喜欢读哪本书?书中有什么内容吸引你? 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2.生围绕问题取材
3.一般作文开头结尾法:点题法、设问法、对话法、描述法……
4.中间部分写法:借鉴本单元课文采用的比喻、设问、对比、按时间顺序等等手法。
5.给学生几个漂亮的题目:我和书、我的“挚友”、通向成功的桥梁、人类智慧的法宝……
四、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可以选择老师指导的,也可以三选一进行创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六、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 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
1. 本单元课文的系统小节。
2.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读词语
2.组织一分种记忆竞赛。 二、交流平台 “温故而知新”。学完一个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预想: 1. 从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会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阅读习惯、读书方法。
2. 从课文写法方面:比喻、设问等修辞方法的妙用。
3. 从个人积累方面:可以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或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日积月累
1.交流自己本单元课程的积累
2.读读这些诗句,看看它们都讲了什么意思。 3.同桌对读,试背。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交流课外所得。如:冰心、鲁迅等作家的名言。
5.再读背,把这些名言记下来。 四、展示台
1.针对本单元开展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列出你读过的书目。
2.在本组内交流你读过的书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讨论活动。
3.或者亲手制作阅读记录卡,将自己读过的书目、内容简介张贴在“读书乐”角。
4.去图书馆参观参观,看看图书都有哪些分类,回家时试试将家里的书分类合并。
5.整理自己的习作,或者摘抄做成一版手抄报,张贴在“读书乐”角。
本次教案检查共完成 课时,其中详案 课时,简案 课时,练习课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