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9年20706例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
来源:99网
2.5 2004—2009年6年间学龄期儿童组前1O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 化趋势: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呈上升趋势。见表5。 学龄期儿童组中疾病以病毒性脑炎居首位。2004—2009年6年内变 表5 2004—2009年学龄期儿童组前1O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 3讨论 次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7例)。学龄期儿童、学龄前期儿童 3.1新生儿疾病谱的变化特点该院是所在地区一所颇具影响力的 为好发年龄。婴儿组儿童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多数。新生儿 综合性医院,儿科收治患儿除来自本市(占85%)以外,近年来也收 组紫癜基本不发病,只有l例血管性紫癜的病例。 治河北省南部各地区病例。所以,本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河北 参考文献: 省南部地区儿童疾病谱的变化特点。本研究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1]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A ̄32生出版 症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6年来神经 社.1996.3—5. 系统的各种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构成比居高不下,而新生儿 [2】张丽华,杜蓉.国际疾病分类10应用导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 缺氧缺血性脑病持续下降。因此叻Ⅱ强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是减轻 (6):62—63. 此类疾病的关键。 ㈣I吴青,李晶,陈敏,等.住院新生儿446例疾病种类及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医院 3-2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期儿童组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临床杂志.2007,4(1):95—96. 呈上升趋势。1262例紫癜病例中多数为过敏性紫癜,占51.58%。其 编辑,雅兰 2004-2009年20706例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 王鸿波 ,王俊霞 ,王炜杰 (1.石家庄市新华区卫生监督所,河北石家庄050071;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随着我国医疗和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疫苗的接种,许 行分类。 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病死率显著 1.2方法参考常用的年龄阶段划分法[21分5组:①新生儿组:脐带 下降。sl,JL传染病明显减少,而非传染病如肿瘤、神经系统病、循环 结扎起至满28d;@婴JL ̄H:28d至未满1周岁;③幼儿组:1—3岁;④学 系统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去的少见病正成为现在和今后的常见 龄前期组:3—6岁;⑤学龄期组:7一l2岁。疾病分类按ICD一10的标准进 病l】I。了解现阶段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疾病构成及其变化对合理配置 行。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以出院第一诊断作为统计 医疗资源,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控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对象 。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1.1一般资料以某院2004—2009年住院儿童20706例住院诊断进 2.1按照疾病系统统计各年龄段住院患儿疾病谱,结果见表1。 收稿日期:2010-04—25 游 表1 2o04—2009年各年龄段住院患儿疾病系统构成 不同年龄段患儿疾病构成有显著差别,除新生儿组外,其他年龄 段患儿,呼吸系统疾病均占首位,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新生儿疾病分 都排在前5位。神经系统在各组的顺位分别为第4、3、2、6,6位。其他 进入各年龄段前5位的疾病:新生儿组:先天性疾病、皮肤及皮下组 别为第】、2位。在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传染病和寄生虫、 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为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织疾病。婴儿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2.3分别按照疾病系统和疾病病种统计各年度疾病谱,结果见表2。 表2 2004—2009年住院患儿疾病系统构成 由表2可以看出,2004—2009年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始终 排在第1、2位,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轮流 后化疗)、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循环系统、肿瘤。其位次在各年 度有不同程度变化。分系统进行)( 检验,结果见表2。 3讨论 居第3位。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位居第6、7、8位。其他 进入前l0位的疾病系统包括: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为恶性肿瘤术 3.1各年龄段住院患儿疾病谱构成具有显著差别。呼吸系统、新生儿 医学信息2010年07月第23卷第7期Medical Information.Ju1.2010.V01.23.No.7 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的因素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疫苗接种率,扩大疫苗接种范围,建立有 (主要为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在某些年龄段上位居前5位。说明儿童 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 是这五类疾病的易感人群。 参考文献: 3.2值得注意的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在新生儿组和婴儿组的顺位 [1]张敬,温登瑰,刘慧,.我院1982—1997年儿科住院病人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 是第8和第6位,构成比为O.15%、2.85%,而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和 析闭.河北医药,1999,21(4):219—221. 学龄期组的顺位是第3、第3、和第4位。构成比分别为6.61%、 【2】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4.19%、14.72%。原因可能是0—3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率较高, 社.1996.3—5. 随着4岁后儿童强制疫苗的减少和禁止学生集中注射,导致疫苗的 【3】张丽华,杜蓉.国际疾病分类1O应用导引I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 接种率较低有关。因此,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共同采取适当措施, (6):62-63. 编辑,雅兰 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5例疗效观察 赵娟 (湖北潜江江汉油田广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潜江433124) 摘要:本文对2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降纤酶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差不显著.但降纤酶治疗前后血流变 学指标变化显著,降纤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元,改善血流变的药理作用,纤维蛋白元降低抑制了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粘稠度.并有可能激活 纤溶系统,而抑制血栓形成。 关键词:降纤酶;缺血性脑血管痛:血液流变学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以抗凝、溶栓 水解酶,具有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元,改善血流量的药理作用,纤维蛋 为主。特别是脑梗塞的急性期,溶栓为主要治疗方法。降纤酶可降解 白元降低抑制了红细胞聚集.降低了全血粘稠度,加强血液流动性, 纤维蛋白元,改善血液循环。我科应用降纤酶治疗25例缺血性脑血 并有可能激活纤溶系统,而起溶栓作用 ,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管病患者,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报道如下: 治疗,特别是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为 :(I)抑制血栓形成,抑制 1资料与方法 血小板聚集,(2)溶栓,(3)改善血流,稀释血液,降纤酶有不同程度抑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4年9月~2008年12月住院5O例缺血性 制血栓形成、溶栓、改善血流的综合作用。治疗要特别重视超早期 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降纤酶注射剂治疗,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 (发病1-6小时内)和急性期(发病48小时以内)的处理。 年龄45—82岁。5O例患者中TIA1l例,腔隙性脑梗塞21例,进展性 本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为有效率84%,无效率16%,我们体会降纤酶 脑梗塞l5例,脑梗塞后遗症3例,有高血压病史34例,糖尿病史l6 治疗效果与患病年龄,发病至给药开始的时间及神经系统损害的轻 例。全部患者经头部CT检查和临床确诊,用药前化验凝血系列正 重有一定关系,为了进一步观察降纤酶促溶栓作用,改善血流、降低 常,新近无出血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纤维蛋白元、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我们做了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发现 1.2用药方法治疗组从发病到给降纤酶治疗间隔时间5-24h,3例 降纤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显著,充分说明了降纤酶有 脑梗塞后遗症发病2年内给药,降纤酶10+生理盐水200ml静滴,l 降解纤维蛋白元、改善血流、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并且不会影响出血 小时内滴完,连用3日,对照组:每13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加复 时间、血小板、肝、肾功能。本组2例发生出血现象,其中l例为老年 方丹参注射液20ml连用l4天。 女性患者停药后皮肤瘀斑渐消退,另一例鼻衄一次少量继续用药并 l_3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血流变和临床体征。 未再出现鼻衄。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显 附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数均值(X)、标准误(SX)及比较 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肌力提高1级 以上或失语明显好转,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2结果 >0.05 2.1l临床恢复情况 血浆比粘度 (O.157 ̄0.028) <0.0l 0.12l±O.o56高切值 O.772 ̄0.233 <O.O1 0.899 ̄0.429 治疗组:治愈l5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全血比粘度 >O.05 84%。对照组:治愈l3例,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 低切值 2.765 ̄0.480 <0.O1 2.9l3±1.加5>0.05 76%。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相差不显著(P>O.05)。 纤维蛋白元(mg%)58.429 ̄17.117 <0.O1 60_326±42.367>o.05 2.2治疗前后各项血流变指标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 血沉 3.8O0±1.650.>0.01<0.05 4.778 ̄2.149 血流变指标竟统计学处理结果见附表。 2_3副作用治疗组25例患者应用降纤酶未见严重出血现象,仅l 参考文献: 例出现皮肤瘀斑,1例鼻衄 (1卜2Tomaru T.Prevevtive effects of heparin and batroxobin on canine arterial 3讨论 thmmbosis:a ifberoptic study J Jan cauangiol,2006.27:373. 本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降 【2]Takeshi kubo MD,et a1.Efifcacy of defibrino genation and steroid tterapies on 纤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显著。 sudden deafness.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l14 降纤酶是从东北长白山眉蝮蛇或尖吻蝮蛇中分离出的一组蛋白 [3]匡培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进展《国外医药》.脑血管疾病分册,2008. 编辑,雅兰 收稿日期:2010-04—25 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