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天津市商务委员会
• 【公布日期】2017.07.12
• 【字 号】津商务市场〔2017〕13号
• 【施行日期】2017.07.12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规范管理
正文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
关于印发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
津商务市场〔2017〕13号
各区商务主管部门: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布局,提升市场服务功能,构建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我委制定了《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
2017年7月12日
天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流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增强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化、现代化、公益性,增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宏观,根据《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天津市商业布局规划(2011—2020)》,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
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外环线农产品批发市场保障带为核心向外扩散的基本格局,不同类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错位经营的区域型集散-销地市场-产地市场的三级农产品市场网络,有
效地保障了我市农产品供应。
一是批发市场交易规模稳步发展。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6个,成交额在亿元以上、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2个,其中,12个分布在环城四区,其它坐落在滨海新区和涉农区县。22个亿元市场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日均批发量9100吨,2016年交易额721亿元,其中红旗、金钟等2个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二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在各类扶持引导下,各市场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加强市场信息系统、检验检测系统、交易厅棚、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60亿元,新建和提升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11个,新增批发市场面积212.45平方米、冷库库容30万吨。
三是市场功能逐步完善。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验检测、信息网络、冷藏加工、电子结算等功能不断完善。静海海吉星市场实现了电子结算、保障中心城区供应的5大农批市场都已建立安全监控、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等管理系统。
二、机遇挑战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关于深化流通改革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等文件,对统筹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网络布局、加强农产品批发
市场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着以下机遇和挑战:
一是生产供应自给率低。随着城市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随人口始终呈现刚性增长,我市本地农产品供应量占比较低,70%以上的蔬果都要依赖外埠供应,因此合理规划,建立能够保障供应、稳定流通、发挥公益性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任务十分必要。
二是消费需求多样化。蔬菜、水果、粮油、水产品、冻品等各类农产品在我市市场都存在不小的需求量,部分商品都设有专业市场。同时,依托海港和保税区的发展,进口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逐年增加,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心也从保供为主逐渐向量质并重过渡。
三是电商推动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不断发展应用,农产品流通模式不断创新。以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受到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产品批发市场业务形成一定冲击。
四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考验。部分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的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市场在市场化竞争中逐渐遇到发展瓶颈,但受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市场规模难以持续扩大。转型升级将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促进流通、满足消费”为目标,遵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托京津冀、服务京津冀,通过引导、市场化运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市场布局、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改进交易方式,确保本市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二)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逐步的过程。要尊重市场规律,科学规划,引导各级市场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实现平稳过渡和转型发展相统一。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严格按照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统筹全国性与地方性市场建设,统筹产地、销地与集散型市场建设,统筹综合与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全国农产品骨干网批发市场。
3.引导、企业运作。充分发挥在规划实施、项目立项、资金扶持、标准完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企业为经营主体,规划引导、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发展机制。
4.提升功能,培育公益。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市场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公益性保障机制,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提升宏观能力和民生保障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区域集散型市场与销地、产地市场,综合与专业市场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格局,打造形成服务京津冀的现代农产品市场集群,百亿市场达到3个,年交易额过亿元的批发市场达到25个, 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升级改造一批同时具备安全监控、信息发布、冷链物流、检验检疫等功能的现代化市场,推动支持一批市场开展电子结算和电子商务。
四、规划布局
按照全国农产品规划布局总体思路,本着全国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三纵三横”的分布情况,我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定位于京津冀市场集群,联通哈广、京琼、京疆“两纵一横”三大通道,服务京津冀、辐射内蒙古中部、山西、山东,向北衔接东北市场集群,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按照我市商业布局规划(2011—2020),结合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市场现状,对中心城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数量和规模实行严格控制。严格控制在外环线内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鼓励支持外环线附近现有市场转型升级、迁址改建。
通过提升改造和调整,在全市形成“一带一环一区”的空间格局。
“一带”指从城市北部宝坻农产品、宝粮市场形成的北部农产品市场聚集区、至武清区环渤海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大沙河市场,再至静海海吉星农产品市场、范庄子市场。形成一条包含区域集散型市场、产地市场、专业粮食市场的农产品流通带。
海吉星农产品市场、环渤海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定位于区域集散型市场,将培育建设成为立足本地、辐射京津冀及三北地区、联通全国的一级批发交易市场,海吉星市场作为国家骨干网节点市场和由投资入股的我市首家公益性市场,还将发挥担负保供稳价的公益性功能;宝坻农产品市场、范庄子市场定位于产地市场,主要保障本区域农产品供应和本地农产品销售;大沙河市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定位于服务京津交界区域的农产品供应和销售;宝粮市场定位于专业粮食市场,主要从事粮食储备交易。
“一环”指分布在我市外环线周边,以金钟、红旗、何庄子、韩家墅、兴耀、碧城、隆海葛沽、鑫汇洋、金福临等销地、产地、专业市场构成的农副产品供给带,主要保障中心城区和环城区域农产品供应。
金钟、红旗、何庄子、韩家墅定位于我市东南西北四个关键节点的销地市场,主要保障中心城区及周边的蔬果、水产品、冻品等日常农产品供应;兴耀市场定位于专业粮油市场,主要保障中心城区及周边的粮油供应;鑫汇洋、金福临市场定位于专业水产品、冻品市场,主要从事水产品、冻品交易,同时发挥冷链仓储功能。碧城、隆海葛沽市场定位于产地市场,主要保障本区域农产品供应和本地农产品销售。
“一区”指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中部、南部的中心渔港、金元宝市场、汉沽水产品市场构成的农产品交易聚集区,主要保障滨海新区农产品供应和服务区域水产品交易。
金元宝市场定位于服务滨海新区的销地市场,主要保障滨海新区农产品供应;汉沽水产品市场定位于专业水产品市场,主要从事水产品交易,保障本区水产品销售;中心渔港依托天津北方冷链物流集聚区公共促**台、环渤海鲜活水产品交易平台,定位于服务区
域的水产品交易。
此外,位于我市蓟州区、宁河区的蓟州市场、宁河贸易开发区市场,分别保障本区域农产品供应和本地农产品销售。
五、重点任务
(一)优化市场布局。根据各市场的区位交通条件、统筹考虑集散型市场和销地、产地市场布局,推动综合和专业市场错位发展,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鼓励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市场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向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经营链条,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二)扩大市场规模。引导大型批发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培养和引进人才,壮大自身实力。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
(三)提升市场功能。加强市场交易场地、交易厅棚、冷链运输、保鲜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冷藏冷冻、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鼓励市场应用节能设施设备,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处理、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
(四)改进交易方式。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应用,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加强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
电子结算、监控、信息发布、综合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探索实行订单交易、拍卖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落实规划。结合我市情况确定规划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规划实施。切实加强规划执行与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推广典型经验,扩大社会影响,营造浓厚氛围。
(二)完善财税。对规划重点提升改造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在建设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占用、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同时,认真落实有关用水用电、市场税收、“绿色通道”等方面的优惠,积极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向国家争取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补助资金,共同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争取市等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一定支持,形成合力。
(三)拓展融资渠道。坚持市场主导、引导,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拓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投资渠道,鼓励社会、企业等多种渠道的资本投入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安排专项贷款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商户提供担保服务,培育优质农产品流通主体。
(四)培育公益市场。以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培育支持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支持检验检测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保障、运营管理、监管等长效运行机制和应
急保供、稳定价格、食品安全保障等公益性功能刚性约束机制,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和促进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增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能力和民生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