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的倚变式句法结构“转A转B”
来源:99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语 用研 _近代汉语的倚变式句法结构 “转A转B" 口王琮琮周继圣 【摘要]近代汉语倚变式句法结构“转A转B”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倚变式结构“越……越……”。“转’’字本为t 反 复”义,逐渐引申出“更加”义,两种意义的相互作用,逐渐生成“越发”“越……越……”义,进而形成表达 倚变关系的比较固定的句法格式。 [关键词] 近代汉语倚变句法结构转A转B 近代汉语作品中存在过具有表达倚变关系功能的结构形 众务日奢于往,每所经营轻违雅度,蹇非士女所望于明 式“转A转B”,例如: 公。”这里的“转”作为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或 容词,随 (1)一哥已下手刻版矣,转看转晓不得。(宋・朱熹 着某动作或思考的反复,说话人感觉到其述及的对象在程度 (《晦庵集》) 上有所变化或加深。特别是诗句“徘徊无定止,夜夜声砖 悲”含有“随着无休止的反复徘徊,哭声一夜比一夜更加悲 伤”的意思,其中的“转”字已经含着“倚变”的意义了。 表示“渐渐;更加”义的“转”以及含有倚变意义的 “转”在后世一直保留着。例如: (2)王臣心中转想转恼,气出一场病来,卧床不起。 (明,冯梦龙 醒世恒言》6.g-) (3)先生日: “学问功夫,我已曾一句道尽,如何今日 转说转远,都不着根!”……“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 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糊涂。”(明,王阳明 《传习录》) (4)若向个时分晓,便知道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 (((宏智禅师广录》) 以上三例中的结构“转A转B”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表示倚 变关系的结构“越……越……”。 这种结构,日本学者香坂顺一在其《白话语汇研究》中 曾简略谈及一一表示程度成比例的提高的副词中有“愈、 越”系统的。在现代语中,前者仅见于书面语,后者用于口 语。经常用“越……越……”表示程度成比例地增高。 (5)倚醉无端寻旧约,却因惆怅转难胜。( 金瓶梅》 80回) (6)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只是御膳减损,病转觉重。 (《西游记》1 0回) (7)看那些人放起火来,他转捻诀念咒,望巽地上吸一 口气吹将去,一阵g,Ce ̄,把那火转刮得烘烘乱着。( 西蔚 记》1 6回) 文言中这类副词用“逾、俞、愈”/“益、尤”/ “兹、滋”/“增”/“弥”/“加”/“转”等,其中旧 白话里多见的有“逾、益、转”……“转”可单用: 至次日,风浪转觉狂大。(((醒世恒言》28卷) “转”又作“转A转B”用,而且由于受A、B为单音节词 (8)登了座船,诸将捱次告辞。三岛、村溪转觉依依不 舍,文龙定了再来之期,才肯回身上岸。(《野叟曝言》1 34 回) (9)且以工部侍郎严世蕃,凭藉父权,专利无厌,私擅 的制约,多用明道说话,一看便好,转看转好。(《朱子语类 封赏,广致赂遗。使选法败坏,市道公行,群小竞趋,要价 辑略》3卷) 李吉转看转好,便道……( 古今小说》26卷) 本文以为,香坂先生所谈过于简略,故而搜集语料加以 详细研讨。 转巨。( 绿野仙踪))91回) (10)脉脉不言将下泪,沉沉含泪转伤心。 ( 再生缘》 46回) 上列7例均有明显的文言或书面语色彩(与香坂顺一所说 的“多用在叙述部分(与对话部分相对)”相关),其中的的 “转”字都含有“更加”之义。这些语料横跨宋代至晚清数 “转A转B”结构中的“转”字来源久远。《诗・周南》 中有名句“辗转反侧”。“转”[说文]运也。[广韵]动也, 旋也。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认为“转,还也。还者,复 百年,大致可以说,在文言色彩明显的作品中,“更加”义 也。复者,往来也。”总之,“转”由“旋转”义引申为 是“转”字的一个稳定的义项。 “反复”义。 “转”字的“反复”义以及表示倚变的功能,在明代的 至少在晋代,“转”字又有了“渐渐;更加”之义,作 语料中不难找到,例如: 副词用。陶渊明有诗云:“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1 1)……说道: “往夜两个双双而来,今夜却怎的一 《晋书》卷八十六也载有: “太府主簿马鲂谏日,今世难未 个也不来。刘娇郎不来,得沈俊郎来也好。沈俊郎不来,得 夷,唯当弘尚道素,不宜劳役,崇饰台榭,且比年以来转觉 刘娇郎来也好。”你看他转思转量,越愁越恼…… 28o6 8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裔 差 (邓志蘸 割五代萨真人碍道咒枣iE.y ̄) (12)囊皮筋被管呵脬欺句言语生动,太怒道: (方汝浩《禅l奥逸之》24,吼】 (19)【范二耶J转悔转想.转想转悔。捱了两个曼次, 管兄 说得最是!转思再思,越发可恼,还是怎地断送他才好? 不觉睡去.(《醒世恒言》l4卷】 此恻中的“转A转B 转B转A”式表永随若行为动作的反 复箍进,所涉及对象舶某种状态的程度进渐加簿 【20)(僧謇)不毒幂秃,不秃不毒 转毒转秃,转秃 例(11)(12》中岢勺“转 字都有。厦复 之|义,怛也 部有表示“倚变”的功能。“转思再恩.越发可恼”古有 转毒…..(氆初剥拍案惊奇 26卷) 此恻中豹“转A转B,转B转A 式则表示,越是具有某种 “越想越偷”之义;而“转思转量,越憨越恼”几乎可 J刊 心理特征的人越是具有某种外貌或者身份特征,越是具有某 义转换为“越思量越发憨,越思量越烦恼” 还有一个相近的例子是明代杨慎《丹镪余录》中的一句 种外貌或者身份特祉的人,某种心理特征就越是明显 以 语料不但显示了“转”宇及其组合 转A转B”结构 话: (13)琅琊王氏霞卿.光启三年,阳春二月,登于是阁, 临轩转恨,观物增悲,虽看焕烂之花、但比凄凉之色。 弓II… “越……越……”义、采示倚变功能的历史轨迹,而 H也解释了弓I申 生的原倒是“转”字本意中的“反复 与 义“更加 的飙重作用.这种作用为倚变蛄掏 转^转 例(1 3)”句巾的“临轩转恨,观物增悲 是互文 引l笔法,。转”和“增 对举具有表示“倚变 的语法语 BⅢ的形成提供了理据,奠定了基础 从本文所搜集的语料来看,“转A转B”式结拘最早的 义功能 出处是南宋朱燕的《晦庵集 ( 一哥已F手刻版矣.转 看转晓不得 ”)和《朱子语类辑略》( 明道说话t 表示倚变的功能,而饲(11)叶1的煎叠结构 转A转B 更是 表示倚变的{Il}型句法形式.除奉文开头列举的三个例子之 看便好.转看转好。”)“转A转B”式结构在明代白话作 外.其他明代文学作品晕的“转^转B”式的倚变结构也较常 品巾很容易找到.而明代的一些作晶如《三占》又收录了 宋元时代的白话语料,据此推断,表示倚变关系的句法结 见 例如; 例(12)(13)中单用的“转”字与其他语词结合产生 (14)那麻l声儿一阵阵闻着千声长叹.此际空闺人寂寞, 教妊特听转 酸,《冯梦龙 挂枝儿》) (1 5)且说钮成剐吃饱得酒食,爱了这顿拳头脚尖 银子原被他夺去,特思转恼,愈想愈气。(《醒世恒言 29卷) 构“转A转B”存在于束元明的白话中 而在清代的白话作 品巾.例如《野叟曝言 《11匣世困缎传》《绿野仙踪》 红楼梦 JL女英雄传》《官场现形记》等,均没有发 现“转A转B 式结构。据此推靳,清代以后,“转A转B 式 结构渍¨}了议语倚变表达的范畴.被“愈……愈……” “越……越…… 取代。 (16 l在灯前转思转怨,愈想愈哏.无心丢做速征衣 语料娃水.“转A转B”式结构中的A和B似乎是封闭的 对灯脉脉自语.t《今古奇观 l 8卷) 类 ^大都是动词.既有心理动词 想”“思…量” (1 )“妻室爱污,转思转恨.宁不忧心?若不能除奸 “海 ,也有一般动词如“看 “做…听”.但是后者井 泄愤,空生于天地间耳! t《禅真逸史》45回) 动作性;B则是表示伴随着动词A出现的 (18)一者夜不客睡 则昏沉遏发.不惟夜不清爽 致 没有明显的、具体的_令日闻如霉中相似.经卑幕月转做转速 精神渐癜,话不亲 状态.或者 为动诃A而造成的结果.如“迷…悔” 气” “怨…心酸 晓不得 ,而且这些状态或结果都具有明 切……{(CX-峰藏和尚语录・广袅 ) 似乎可 以I=5个倒句中的“转A转B”站构韵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 显的眨义色彩(香坂顺一用例 转看转好”除外)的“越…越… 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例(15)(16)还使 以说. 转^转B”式结构的语用特征主要是在表示不良心理 用了{岢变结构 愈……愈……”,这更证明“转A转B 缩构 感受的语境中使用,其生成的状态、造成的结果大部不具有 与“愈……愈……”是表示倚变关系的平行同义结掏。 褒义性甚至是贬义的。 。转A转B 式结_掏还有顶真 变体 转^转B,转B转 (王琼琼,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周继圣.中国海洋 ^ ,例如: 戈学支学院) 74 D96.03